- ―――访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秘书处主任夏青教授
加入WTO后,传统的关税壁垒已被新的非关税壁垒取代,“绿色产品”成为进入国际市场首要条件。在“华南绿色产品认证检测中心”举行的关于“绿色产品”首场报告会上,记者就挑战绿色贸易壁垒、实施国家10个强制性标准与环境标志认证等问题,采访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秘书处主任夏青教授。
夏青教授首先充分肯定了广东省“走先一步”成立“华南绿色产品认证检测中心”的举措,他说,这说明广东作为出口大省,正积极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拓展国际市场的需要。
“绿色贸易壁垒”不可避免
温州打火机在欧洲遭遇退货,闽粤鱼虾被美国禁止“上岸”,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遇到的种种无奈,使人们猛然醒悟:在我们跨过了关税壁垒的障碍以后,一个新的非关税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却无法躲避。前者遭退货的原因是产品缺少安全装置,后者禁止“上岸”的原因是鱼虾生长的水域某种物质含量超标。听起来无可非议,实际是对方对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设置的一道道门坎。
夏青教授说,“绿色贸易壁垒”不可避免,任何国家出于保护国家安全、动植物安全、公众健康、环境、防止欺诈等,都会制订有关规定,颁布有关法令,作为技术防范措施。他们在条例上规定了检测标准,这就构成了一系列可能产生的“绿色壁垒”。但是,“绿色标准”本身存在差异,造成了他们的产品能进来,我们的产品出不去。遇到对方的刁难,我们也只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打不起的官司,拖不起的时间。
夏青教授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威胁最大的是生产过程,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不利。我们就产品比产品,但是发达国家要求就产品比过程。比如缅甸地毯,生产过程雇佣了童工所以遭禁用。
“绿色贸易壁垒”带来机会
夏青教授说,我们要研究国外的标准和规定,积极制订自己的绿色法则,学会保护自己;同时,我们要讲科学,讲绿色,生产绿色产品,强化环境标准产品认证。第一,坚持国际标准,在认证标准上两三年就要适时更改;第二,跟上国际步伐,坚持绿色采购;第三,建立保障体系,提升我国企业产品诚信。企业产品要严格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测,贴上环保标志,使公众对各类产品的环境效应、健康效应日渐关注,与自身权利与利益相连,享有科学产品,清清楚楚买“绿色”。
谈到今年7月1日即将实施的10个国家强制性标准,夏青教授解释说,国家质监总局颁布了《室内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方面的10个标准,规定2002年7月1日起市场停止销售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这些规定指的是市场准入产品,而不是绿色产品,前者是低线准入,后者是高线推荐,优中之优,是两个概念。
夏青教授介绍,目前,全国共有280家企业获得了环境标志,广东省就有58家,在全国遥遥领先,现在又率先成立了“华南绿色产品认证检测中心”,填补了我国及华南地区独立专门从事绿色产品认证检测工作机构的空白,构建了一个在广东省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平台,对化解国际市场贸易压力,提高企业竞争力意义深远。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打破绿色贸易壁垒
- 时间: 2002-05-29 07:59:24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智农通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