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海南省农副产品出口工作亟待改进
  • 时间: 2002-05-08 11:37:17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中经网    点击:
  • 海南省2001年农副产品出口8000多万美元,出口品种近10种,主要是水果、蔬菜、水产品、木制品、活猪、茶叶、胡椒等。

    进入2002年,海南省外贸出口1、2月份累计分别下降11.4%和26.7%,其中:农副产品出口至今年2月底下降15.7%,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出口仍以初级原料性农副产品为主。海南省出口的农副产品70%以上属于粗加工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等主要出口农产品,几乎都是未经过加工的初级产品或粗加工产品。一些绿色有机食品、保鲜食品等高附加值、高创汇的农副产品发展相对缓慢。

    二是品种退化和产品质量问题明显。一些农副产品因品种退化,出口价格和市场占有率受到影响;部分农产品顾及了高产量,却无法回避产品质量这一事实,此问题已在农产品出口环节上显现出来。

    三是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海南省农产品70%以上集中在亚洲的日本、韩国和香港地区,限制了扩大出口潜力。

    四是出口经营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部分企业为争夺客户,竞相压价,自相残杀,这种盲目压价竞争直接影响农产品出口效益。

    针对以上情况,为了进一步扩大海南省农副产品出口,减缓入世后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的冲击,有关人士建议:

    首先,政府职能部门要做好服务企业的工作,及时把国际、国内市场的贸易政策及市场信息包括农副产品进口国的有关法律规定和饮食习惯、品种准入等传递给企业,引导和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规范经营秩序,改变目前出口市场比较集中和争夺客户、盲目压价竞争的局面。

    其次是“以外补短”,改良现有的品种,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即通过引进外资、外技、外智和国(境)外优良品种,迅速使海南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处于劣势的农产品改善品种、提高质量和降低价格,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其措施:一要以扬长避短为出发点,明确以外兴外重点。在发挥农产品资源优势,做大入世后在国际市场仍具竞争力的水产、中药材、花卉等农产品出口产业的同时,对处于竞争劣势的农产品,以引进国(境)外优良新产品为载体,通过引入国(境)外资金、技术和智力,加快调整现有农业产业结构,使之符合国际市场消费潮流,全面增强海南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二是以“嫁接育长”为出发点,加快“引外拉短”的进程。以国际市场需求为目标,通过招商引资、引技、引智,将一并引来的国(境)外优良品种嫁接于传统农业品种,使目前处于劣势的农产品迅速实现结构调整,品种升级,使之与国际市场对接,并尽快形成特色。

    三是尽快制定能够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生产体系。要从源头上应对“绿色壁垒”,即从农产品生产基地的选择优良品种的引进,从无公害栽培、生物制药到病虫害防治,从农产品收购到产品贮藏、加工,从包装、运输到营销等各环节,都应按绿色产品要求组织运作,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

    四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争取出口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