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来,国内胶市、沪胶期市整体展开单边上涨趋势,今后一段时间,国内胶市、沪胶期市发展也将主要取决于供需关系的变化,并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产胶行业与用胶行业未来发展的对比结果,以下试作一浅析。
一、橡胶生产企业主要以海南、云南农垦领衔。上述农垦产胶商由下属数十个农场组成,各农场产销能力大小各异,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天胶采集、加工运输各加工程序仍有待于进一步集中以形成规模。农垦方面虽然将通过提高单产、减员增效,大幅降低直接生产成本,但农垦系统非生产性负担依然沉重,加之10%的农林特产税,致使间接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直接生产成本、间接生产成本几乎各占总成本的50%,由此导致国产胶在与进口胶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当然,一旦农垦系统实行现代企业制度,非生产性负担即可由社会承担而大幅减轻,那么将与国际产胶商处于相等的竞争地位之中。近年来国内经济通货紧缩,国际经济动荡致使国内胶价跌至低谷,农垦方面减收显著。
目前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渐趋好转,打私力度渐趋加强,走私胶被抑止流入的利多背景下,国内外胶市供需渐趋平衡,国内胶价整体呈现探低遇撑、止跌企稳、反弹走强态势,农垦产胶商借助期现两市的套利逢高抛售大量胶源,经济效益明显回升,目前海南、云南均处于产胶初期,但两地胶源库存均不增反减,显示国内对天胶需求消费渐趋旺盛,国际胶市产销区过高的胶价导致国内进口胶进口成本逐渐上涨,天胶进口量逐渐缩减,而较低的库存量将使海南,云南农垦在割胶季节的销售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按国内天然胶进口量每年约90万吨计,则每月约10万吨,由此分析可见,国际进口胶进口数量为天胶国内产量的2倍,国内产胶季节性利空因素对国内胶市胶价、对沪胶期市期价的作用和影响已渐趋淡薄。由于中国加入WTO组织,天胶进口关税平均每年递减5个百分点,由此导致从明年起进口胶将更多地挤占国内天胶市场,天胶进口量,尤其是低关税的天胶进口量将渐趋增加,国内胶价、沪胶期货市场价格将面临向国际天胶市场胶价接轨的发展方向,产胶行业也将面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能力的考验。
二、用胶企业,即橡胶制品同时面临困难和机遇。就困难而言,近年来受国内外不利形势影响,用胶企业(其产品范围主要包括轮胎、胶带、胶管、胶鞋等)面临市场疲软,销售不畅、资金紧张、出口受阻等困难,企业经济效益严重滑坡,亏损增加。具体表现为市场供应量和生产能力严重过?,一大批小型橡胶加工企业导致国内生产能力过?并扰乱了市场。小企业技术检测手段落后,产品质量无保障,无社会负担而随意不顾行业自律,压价销售,冲击大企业经营生产。国际大公司以直接销售或以合资、独资形式挤占国内市场,致使国内市场供应量过?。产品结构严重不合理,品种不全,高档产品依赖进口,如国内轮胎子午化率比例较低,而全球子午化率已达到90%以上。况且国内子午胎生产尚处于国际第一代水平,而国际上已大量发展无内胎、低断面、扁平化的第二代子午胎,国内轮胎品种为7大类650多个,国际上则3千多个,而高性能,高速度轮胎国内仍需进口;生产企业少规模效应和竞争力。国内60多家重点轮胎生产企业加起来的产量还抵不上国际上一家大公司的产量,其中唯一具有国际规模的是上海轮胎橡胶集团公司,年产700万条以上外胎,而国际上规模一般在500万条以上。由于生产工艺和技术落后,新产品开发能力簿弱,加上缺乏资金投入和机制落后,国内橡胶工业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研究、生产、销售、服务体系。橡胶制品研究开发能力与全球水平相比差距较大,由此成为国内产品性能,品种无法上档次的根本原因。
我国加入WTO后,汽车进口关税将从目前的80%―100%(平均90%)大幅降至2005年的25%,平均每年递减15个百分点,并取消进口配额,汽车零件平均进口关税将降至10%, 在国内汽车行业竞争激烈、规模生产尚未有效形成、国产汽车尚未占有优势的前提下,汽车进口关税的逐年递减将使进口汽车挤占较多的国内市场,橡胶行业面临国内市场被挤占的严峻形势,国内橡胶制品价格面临下调压力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能力的考验。
就机遇而言,国家采取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措施,尤其是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将促进对橡胶工业的发展;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复苏将上述国家货币汇率升值,由此不但缓解国外低价橡胶制品的销售压力,而且促进国内橡胶制品的对外出口,使国内橡胶制品企业重新挤占国际市场,增强企业出口创汇的盈利能力;相关行业,即汽车、农业机械受扶植而稳步发展,上述行业对轮胎等橡胶制品需求将逐渐增强,由此促进橡胶行业联动发展。
综上所述,国内产胶行业与用胶行业均面临挑战与机遇,国内胶市供需关系正由供过于求向供需平衡方向转变,由此而导致沪胶后市发展仍将运行于稳步上涨的趋势之中,同时沪胶期市以成交量、持仓量为标志的交易规模也将随之而得以同步显著拓展。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供需关系将决定国内胶市的发展方向
- 时间: 2002-06-27 09:15:37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期货市场参考》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