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搞好订单农业的三部曲
  • 时间: 2002-06-03 11:26:46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
  • 尽管存在诸多的问题,订单农业仍然还是发展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一条好路子。这种以销定产,产销连环互动的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种子、生产资金、市场信息不足和运销商货源不稳的难题。事实证明,严格按订单办事,就能带来公司、农民和政府的“三赢”局面。

    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出在订单本身,而是如何完善落实订单的各个环节。

    把单订好,是保证订单农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要严格按照《合同法》和其他法规的有关规定,完善订单手续。订单条款应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出准确、详细的规定,并且注明违约情况下应负的责任。签约当事人应是运销商和农户,而不是地方基层政府。要把意向书和正式合同区分开,不能随便按意向书的内容,盲目扩大生产,酿成经济损失。

    政府正位,是订单农业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替农民做主,政府先与客商签订合同,承诺种什么,种多少,回头再发动农民依合同去实施。这种发展本地订单农业的固定模式,一定要坚决抛弃。传统计划经济的思路,往往认为政府无所不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才算到位,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订单农业中政府的作用,一是引导农民建立与大农业相适应的形式多样的经济组织,二是规范市场行为,创造一个良好的产销环境。比如种子由监管部门把关,技术问题靠农技服务中心解决,治安环境由公安部门大力整治,客商毁弃合同,司法部门应依法积极介入。协调、服务、监管,这应是订单农业中政府的准确定位。

    以法律为后盾,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是订单农业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放种商而言,假借订单,赚取种子高额差价;以订单为诱饵,捆绑销售各类农资;视市场行情而定,行情好就收,不好就赖,把经营风险转移给农民等种种欺诈行为,都应坚决避免。就农民而言,为了逃避种子款,私下把产品转卖他人,或者视订单为儿戏,以为签了订单就等于拿到了钱,不按规定管理,以致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损害对方利益的短期行为,也应坚决摈弃。建立在不诚信甚至欺骗基础上的订单,只能成为坑公司、坑农民、坑政府的“陷阱”。长久以往,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

    订单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积累下来的问题,也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但只要社会各界都来关注它,积极出谋划策,这种曾为海南农业立过汗马功劳的好模式,一定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