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讯财经6月6日消息 中国“入世”已经半年,它的影响正在逐渐显露出来,直接受到影响的是贸易争端迅速增加,但是更多的影响还有待于情况的发展才能知道。经济事物的特点就是复杂性,没有任何人能够完全预见一个外来因素对经济造成的各种后果,但是事物将朝哪个方向发展,是可以估计的。
笔者认为虽然很难确切预计“入世”对某个特定行业的影响,但是“入世”将带来变化是没有问题的。下面谈谈“入世”会要求在哪些方面的观念有所转变。
一、准备调整自己,而不是让市场调整来适应自己。
“入世”之后不仅仅是进出口业要作调整,一切行业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都要做出调整,这是因为在一个国家内一切行业都是直接或间接互相关联的。比如讲,“入世”后中国将进口粮食,粮食价格将降低,这不但会使饲料价格降低,使所有饲养动物的肉价降低,而且吃粮食的劳动力的价格也降低,其波及面是全面的,尽管数量可能很小。
面对这样的变化,是适应它,还是岿然不动,甚至于抵制它?当然应该适应它,谁能够适应这种变化,谁就能利用“入世”所出现的机会,得到利益或避免损失;谁不为所动,谁就会错过机会,或者遭受损失;谁抵制这种变化,谁就不仅遭受损失,还会经受长期的困难,无法摆脱,直到改变方针。
比如讲,“入世”后中国的农作物,尤其是大豆,将因世界市场的低价格而面临困难。应该承认自己的劣势,减少大豆的生产,而不是进一步加强对大豆生产的投入,抵制这种变化。
调整自己的困难在于承认自己的劣势,发现自己的优势。优势劣势是基于比较而言的,不知道别人就无法作出比较。“入世”给了中国一个机会,即通过价格看出优势和劣势,生产成本比世界市场价格低的说明中国有优势,反之就是劣势。话虽这麽说,事实上评断优势劣势并不容易,因为有些产品目前的生产成本比世界市场的价格高,但是将来有可能把成本降下来,像许多家电就经历过这样的变化,过去进口,现在却出口了,因为生产成本降下来了,将来汽车也可能发生同样的变化。
二、避免大国心态,因为自己什麽都能干,以为自己什麽都要干。
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多,人才也多,事实证明几乎什麽都能干,“两弹一星”证明了这一点,现在载人的宇宙飞船也快上天了。别人能做的事中国人也能做,这容易造成大国心态,因为自己什麽都能干,就以为什麽都要干,能干和要干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美国能够制造玩具,制造衬衫,但是他并不大量生产这些产品,而是让中国来生产,从中国进口。世贸组织的宗旨是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每个国家生产他有优势的产品,并且出口这些产品,不要生产没有优势的产品,所以能干的不一定要干。中国只生产有优势的产品,而进口没有优势的产品,这是一个国际分工的关系,而不是比赛谁能干什麽和不能干什麽。
一般而言,中国具有优势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高科技产品暂时是没有优势的,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出口品还是盈利率很低的服装、玩具、初级电子产品,而喷气飞机、核电站、大型计算机等利润率高的产品还得靠进口,这是没有办法的选择,是客观条件逼迫造成的,但这也是中国的最优选择,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渐提高产品的档次,最后能变成发达国家。瞄准高科技产品是对的,但是不要脱离实际,不顾现实,把主要力量投错了。
进一步来看,即使成为发达国家,依然有一个分工的问题,并不是一切高科技产品都要生产的。日本应该说是一个科技很发达的国家,但是他至今还进口喷气客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的所有产品都出现成本低于市场价格,变成有出口优势的产品,这说明该国货币的汇率低估了,该国的货币应该升值,如果汇率能够自由浮动,它能平衡进出口,使一个国家的外汇保持收支平衡,也就是每个国家有进口有出口,不会只出不进。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国家只有相对成本最低的产品有出口优势,以为什麽都要干的想法是错误的。
三、要不要保护?保护什麽?
“入世”以后,政府要不要实施保护政策?政府不实行保护似乎没有尽到责任,但问题是保护什麽?比如说,“入世”后中国粮食生产没有优势,粮食进口会大幅度增加,粮食价格会降低,是不是政府应该保护粮食生产?像过去那样用高于市场的保护价鼓励农民种粮?笔者认为不是,保护一个没有优势的行业是没有出路的,到头来最后还得放?保护,过去花在保护上的钱全都白花了。像美国曾经保护过他的制鞋业,但是挽救一个注定在国际分工中要退出的行业是白花力气,现在美国人所穿的鞋绝大部分是从中国、巴西等地进口的。当然,美国的制鞋业还保留着一小部分特殊产品。类似地,中国进口粮食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再生产粮食,只是少生产一些。估计中国的粮食进口量会从总产量的2%(将近1000万吨)左右增加到4%左右,远期的进口还可能更多一点。
据香港媒体消息,不过,政府需要保护人,保护在竞争中因为没有优势而不得不退出的人。中国大约有一亿多农民从事粮食生产,减少2%的生产,将有200多万农民失业,政府要帮助他们改变所从事的行业,从种粮改变为种别的作物,或者改行做工人。改行是要成本的,学习新知识、获得有关信息、购置工具,都要花钱。农民是一个脆弱的群体,他们维持正常的生产尚且困难,改行就更难了。所以政府要帮助他们改行,给他们免费培训,提供信息,介绍工作,疏通劳动力流动中的障碍等等。
四、从出口为了创汇改为出口为了赚钱。
在过去,价格严重扭曲,包括汇率也是扭曲的,那时说出口为了创汇,还有一点点道理,所以外贸企业都有出口的创汇指标,至今还有企业创汇多少的排名比赛。现在价格的扭曲基本已经纠正,汇率大体上调整到了均衡汇率,在这种条件下,出口不可以是为了创汇,必须是为了赚钱。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许多出口企业一直在赔钱出口,造成严重亏损,这种情况必须迅速扭转。赔钱出口不但对自己不利,而且违反世贸组织的规则,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口是倾销,是WTO规则所不许可的。
“入世”将改变许多习以为常的观点,改得越早,得到的利益越大,观点的改变可不是一件小事。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中国入世冲击观念变化
- 时间: 2002-06-07 08:06:15 作者: 茅于轼 来源: 和讯网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