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二季度我国天然橡胶市场综述
  • 时间: 2002-07-01 08:15:10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商务网    点击:
  • 二季度我国天然橡胶市场在一季度的缓慢上涨后,4月进入短暂的调整,5月中旬天然橡胶市场出现狂飙性的上涨行情,海南农垦电子商务交易中心从4月23日的7200元/吨,到6月20日的 9427 元/吨,共上涨29.96%,使许多生产厂商料想不及,货源供应相对不足。探其基本面主要有以下变化:

    1、国内天然橡胶生产出现少有的增长

    进入二季度,我国国内天然橡胶因气候较有利于橡胶生长,全国橡胶生产基地基本都提前开割,天然橡胶生产也出现少有的增长,全国累计生产10.5万吨,其中海南农垦和云南农垦3―5月共生产7万吨左右,海南农垦生产4.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7.52%,是海南农垦天然橡胶生产历史少有的现象。

    2、国家对天然橡胶产品进口管理有所加强

    我国天然橡胶产品进口基本由来料加工贸易、一般贸易、普通贸易和小额边贸贸易组成,其中来料加工贸易占我国天然橡胶产品进口量的80%,主要用于橡胶轮胎生产。近年由于对来料加工贸易管理不严,许多以来料加工贸易进来的天然橡胶批量挤占国内原料市场,造成我国天然橡胶产品供求严重失衡,国产胶价格跌势不止。今年国家对来料加工贸易进行严格管理,实行海关台帐制、库存核查制和企业核销制,严禁来料加工贸易原料流入市场。同时将今年一般贸易的配额延期并有保留的发放,造成天然胶进口有所减少,据海关统计,5月份全国进口天然橡胶6万吨,比上月下降25%,比去年同期下降14.3%, 1―5月份累计,进口天然橡胶33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3.6%。

    3、我国工业出现增长势头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当月完成工业增加值2617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2.9%,增速比上月加快0.8%,也是1998年以来增速最高的月份。工业产品出口迅速回升,同比增长25.3%,是影响整个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1―5月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16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尽管5月份全国工业发展速度提高,汽车产量大幅度增长,轮胎等橡胶制品的出口也保持较高速度,但轮胎增长水平却出现回落。据统计,5月份全国轮胎产量(含各种外胎)1363万条,比上月下降9.1%,比去年同期增长12.9%;1―5月份累计,生产轮胎6418万条,增长16.8%,消费橡胶约为136万吨,增长17%左右。

    4、国际经济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首先、美国今年第一季度实现GDP增长5.6%。这意味着美国经济正在步出衰退。美国首季GDP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企业存货流量的减少速度大幅下降,这说明美国企业更多地依靠新品的生产而不是存货来应付市场需求,仅此一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即达3.47%。企业库存增加使经济增长率提高了3.1%,是该季度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美国企业第一季度的税后利润增长了近0.9%,自2000年第二季度高科技泡沫破灭后,企业利润统计首次飘红。这一数字强有力地证明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其次、欧元区第一季度经济增长0.2%,而去年第四季度却是0.3%的负增长,表明欧元区经济已开始复苏。其中工业生产的增长幅度为0.6%。在外部经济环境不断好转的推动作用下,欧元区各方面的内部需求也将会逐步复苏。第三、去年进入衰退期的日本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出现1.4%的增长,这是两年来最大幅度的增长。出口增长和消费者支出的增加使得日本衰退的经济出现强劲增长的迹象,强劲的出口和消费是日本经济出现强劲增长的根本原因。第四、 随着美欧经济好转,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也出现了复苏征兆。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经济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工业、建筑和金融业已步入复苏阶段,东南亚各国货币相对于美元大涨,从2002年1月4日至6月19日,泰珠兑美元汇率增长超过3.5%,印尼盾增幅超过4%,马元涨幅逾3%。东南亚货币汇率增长,东南亚的天然橡胶产品出口价格也随着上涨。

    5、东南亚天然橡胶生产国货源紧缺

    2001年国际天然橡胶生产达到717万吨,其中东南亚天然橡胶生产达到494万吨;2001年国际消费量达到703万吨,天然橡胶生产与消费基本平衡,能用于换库加大正常储备的资源十分有限。2002年东南亚天然橡胶生产方面, 4月进入开割期,东南亚气候出现暴雨和数十天的连绵阴雨,影响了该地区的天然橡胶正常生产,每天生产产量只有正常的三分之一。接着是5月底和6月初遭受热浪的袭击,二季度的气候东南亚天然橡胶生产减产30万吨,加上去年第四季度低价在期市抛售大批橡胶,东南亚天然橡胶出口出现货源紧缺,胶价狂飙,泰国RSS3从1月4日FON报价514.1USD/T上涨到6月19日860.8USD/T,共上涨了67.43%。同时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三国2001年已决定联手合作,今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减少10%的出口额及4%的生产额。世界第一大生产及出口商的泰国,按照三国组织达成的约定公布今年的出口量减至197.3万吨,去年的出口量是220万吨。印尼政府也宣布2002年出口限额为123.1万吨。印尼是世界第二大天胶生产国,2001年出口近140万吨,并实行出口配额管理。东南亚三国协定的实施,打破了供需平衡,引起国际轮胎厂商的恐慌。

    6、国际轮胎厂商实行满库存生产

    2002年由于国际经济的好转,国际轮胎厂产品商库存逐步减少,特别是东南亚三国橡胶生产和出口政策的实施,导致国际轮胎厂商转变2001年零库存的生产模式,实行满库存生产方式,米其林、固特异、普利斯通等十大国际轮胎厂商5月初纷纷到东南亚购货,进一步推动了5月和6月份国际胶价的上涨。

    在综上因素的影响下,国际投机商趁势在国际天然橡胶期货市场拉台,加剧了天然橡胶行情的上涨。但也应看到,天然橡胶产品供应紧缺只是暂时的现象,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持续多年的供大于求的格局。

    (1)、国际经济从“9.11”事件至今仍然处于恢复期

    首先、从美国第一季度的统计数字显示,美国居民在汽车等耐用消费品上的支出下降了9.6%,自11年前耐用品消费下降13.1%以来,这是最严重的一次衰退。去年9月的恐怖事件后,零利率贷款计划曾在去年底极大地拉动了耐用品的消费,但这并没能从整体上挽回个人消费支出的颓势,需求并不旺盛。其次、美国第一季度的商业投资也在调头向下。从美国商业部公布的资料表明,美国在基础设施、固定设备和软件方面的投资在第一季度下跌了8.2%,比先前预计的5.7%还低出一大截。企业投资仍下降了5.7%,外贸逆差也有一定程度增加。第三、日本经济虽然有复苏的现象,但内需不足,消费不旺以及企业、银行债务结构无法解决,仍然是制约日本经济的主要因素。第四、欧元区经济不平衡和失业率不断提高、消费不旺也是制约欧元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国际经济仍然处于恢复期,对汽车及其耐用品的需求和消费是有限的。

    2、东南亚天然橡胶生产国三季度进入正常的生产期

    二季度的气候影响了东南亚天然橡胶的生产,造成有价无货的市场格局,势必促使东南亚橡胶庄园主挖潜生产潜力,千方百计提高天然橡胶的产量,同时进入第三、第四季度东南亚地区的气候较适应天然橡胶生产,天然橡胶的生产将进入正常的状态。从去年东南亚天然橡胶生产494万吨看,第三、第四季度,东南亚天然橡胶月正常生产能力在50―60万吨,加上原已停割的橡胶将恢复生产,预计东南亚第三、第四季度,天然橡胶月生产能力将达到70万吨以上。因此东南亚天然橡胶进入正常生产后将会缓解天然橡胶市场供需情况。

    3、部分橡胶制品企业相应停产

    由于我国天然橡胶价格经过近几个月上升,特别是石油,今年一季度也在较高的价位,橡胶制品成本不同程度地增加,而从橡胶制品价格看,无论是出口,还是国内销售,橡胶制品价格未有过上调,使部分中小型橡胶制品企业不得不停产,这部分企业的橡胶需求将转移到市场进行资源再分配,缓解市场对天然橡胶产品的需求。同时由于上述原因,也使大中型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导致原有的需求减弱。

    综上所述,导致这次天然橡胶产品价格狂飙是由于国际经济复苏,需求有所增加,库存产品有所减少,东南亚天然橡胶政策的实施和二季度的减产以及我国对天然橡胶产品进口管理的加强等因素所致,但也应看到此次价格的上涨主因在货物供应相对不足,进入第三、第四季度国际天然橡胶产品供略大于求的格局仍将存在,继续上涨的动力不足,同时也应看到国际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效应。因此后市的价格回落思想上应有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