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荔枝进入产后效益时代
  • 时间: 2002-07-01 08:22:44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农民日报》    点击:
  • 今年荔枝价格跌至历史低点,产量急剧上升是其价格下跌的直接原因。品质优良的荔枝怎么了?看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仅是岭南人的享受了。今春,素有“一果上市,百果让路”美誉的荔枝,价格跌至历史低点。

    记者在北京市场看到,由于各地荔枝蜂拥而入,各大批发市场荔枝价格已降至3元/斤;在江苏无锡锡澄瓜果批发市场,批发价仅为2.7元/斤左右;在河南省郑州市,市民可以方便地在街头买到2元/斤的荔枝;在广州羊城大街小巷的水果档上,到处可见“荔枝登场,量大价平”的招牌,有的档口还打出“特价5元2斤”。

    我国荔枝产量占全世界的80%。由于荔枝对气候和土壤的苛刻要求,全球范围内能够生产荔枝的地方很有限,这决定了我国荔枝生产具有先天的垄断优势。土生土长的荔枝,也是我国在世界水果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极少数种类之一。但今年,荔枝怎么了?

    产量的急剧上升使荔枝从皇家贡品沦为街头水果

    据介绍,今年荔枝上市时间较往年提前近10天,但刚一上市,价格就开始急速走低。因荔枝主产地去冬今春的气候作美,导致今年海南、广东、福建和广西等地荔枝丰产,业内人士认为,这正是今年荔枝价走低的原因。

    据广州市农业局披露,今年荔枝产量估计将超过1999年荔枝大丰收时的6.8万吨。据悉,当地荔枝的收购价已跌破1元/斤。深圳预计荔枝产量将达到1.7万吨,是去年的3倍多。广西钦州是中国著名的荔枝之乡,今年荔枝产量预计达12万吨。

    我国荔枝第一大产区广东今年产量预计90万吨,第二大产区广西预计35万吨。产量的激增正是造成今年荔枝价格下降的直接原因。

    物以稀为贵,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只要不是稀缺物品,供给大幅上升时价格一定会下降。从皇家贡品到街头2元/斤的日常水果,这对于消费者是件好事,可对果农和整个荔枝产业就是个打击了。

    是正常回归还是流通问题,荔枝现象专家众说纷纭

    面对今年荔枝价格降至历史最低点,大部分舆论在大呼“果贱伤农”的同时,有些专家却从市场经济角度分析认为,这是荔枝价格的正常回归。

    一些专家认为,过去一公斤荔枝出售几十块钱,甚至上百元的历史可能不会再有了。那时荔枝价高是由于短缺经济造成的。近年,特别是今年果价下跌不是由于荔枝太多,而是荔枝的产量从供不应求的状态发展到供求基本平衡,价格回到了比较正常的价值。

    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荔枝品质上乘,属于我国垄断性资源,应该保持在一定的高价位。今年我国荔枝价格走低的原因主要是保鲜手段跟不上,加工能力差,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不够。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王则柯分析说:“我们农业的许多问题,源自产量太多。面对当前荔枝的‘烂市’,不少专家认为‘荔枝生产还不到说多的时候’,我的看法不那么乐观。荔枝不是坚果,即使和其他鲜果相比,也是娇嫩有余,高贵不足。解决荔枝生产的‘流通、加工、出口瓶颈’,说说‘如果’轻松,做起来谈何容易! ”

    产地的垄断并未使我国的荔枝打开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也未能拓展

    全球属于生态适宜区并能够进行栽培荔枝的国家不足10个,明显的地域性直接决定了荔枝主产区在市场供给上的垄断地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我国荔枝的资源稀缺型特征决定了其具有广阔的出口前景。但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荔枝出口量并不大,主要市场仍在国内。

    广东荔枝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5%,75%的荔枝鲜果仍销在省内。广西钦州市水果局局长李昌云认为,荔枝难以走出国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荔枝存有农药残留,难以跨越国外的“绿色”壁垒。去年,一位广东老板曾找到

    他,表示要收购一批荔枝出口日本,但检疫检验部门害怕农药残留问题,不敢检疫,这笔买卖没做成。

    由于保鲜措施跟不上,我国鲜荔枝销售不但出口受到影响,即使在国内也只能销售到大城市,而更多的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市场基本上仍是难见“妃子笑”。福州市果品批发市场管委会副主任许立说,荔枝容易腐烂,而且又不像苹果、梨那般容易保鲜。目前市场上荔枝的保鲜措施主要有药物保鲜和气调保鲜两种,前者容易留下药味,后者离不开气调室,两者同时又都会使成本增高。容易腐烂又不好保鲜,决定了荔枝的运输时间必须尽量缩短。

    保鲜技术和农药残留,直接影响了我国荔枝的出口和销售半径的扩大。

    品种太老、没有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是荔枝价滑的重要原因荔枝果实色艳、味美,主要用于鲜食。据了解,由于鲜果年年增产,且越来越便宜,使得荔枝罐头、荔枝干等粗加工产品市场急剧缩小,而荔枝的精深加工在我国刚刚起步。所以,荔枝目前的市场还主要集中在鲜果。但是,我国荔枝鲜果市场却存在着品种老化、品牌知名度低、没有龙头企业集中销售等问题。

    很多消费者都知道荔枝是水果中的极品,但很少有人能说出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钦州的“妃子笑”、“钦州红荔”、“灵山桂味”等牌子的荔枝质量上乘,是荔枝中的精品,但并没有在广大消费者心中形成品牌。

    品种老化、退化也是今年荔枝价格走低的一个因素。钦州市目前荔枝总产70%以上是黑叶荔。这一普遍品种在广西种植历史已几百年,果形不好看,果味甘甜清冽不够,病虫害多。尽管今年荔枝果价普遍降低,但优质的品种仍然卖上好价线。比如钦州红荔个大、色鲜、肉厚,产地价一公斤14元,比黑叶荔贵7倍。但类似的优质品种面积不大。

    其次,目前我国荔枝销售还是依靠数千甚至数万人水果流通大营销,效率较低,往往容易因竞争出现恶性降价、压价现象。而市场型水果流通龙头企业则能较好地提高市场营销效率,通几个大型龙头企业的竞争,进行市场细化,或只进行高档荔枝销售,或专打华东市场,从而各自发现利润空间,更好地促进荔枝大规模销售。

    看来,贵为“百果之王”的荔枝,虽然在世界上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但是,从品种到保鲜再到市场经营、销售以及深加工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保持优势、解决问题,我国荔枝产业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