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广东果农网上吆喝卖龙眼
  • 时间: 2002-07-16 08:56:06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广州日报》    点击:
  •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经是许多农村居民梦寐以求的生活场景。如今在广东,随着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村村通电话”工程的提前完成,打电话、网上冲浪早已走进寻常农民家中,还帮助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最后816个行政村开通电话

    粤北山区大多地形复杂、道路崎岖,山区农民饱受信息闭塞之苦。2000年7月,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广东省打响“村村通电话”大会战,广东电信作为任务的承担者和建设者,投入了3.5亿元专款,经过一百多天的艰苦奋战,同年11月,在广东省22000个行政村中,最后816个未通电话的行政村全部开通电话,并带动3010个自然村也通了电话。沉睡的大山终于被唤醒了。

    电话装通后,河源市一位躺在床上的80多岁老人与远在香港、广州,阔别几十年从未见过面的亲友用微弱声音互致问候后,感叹道:“能听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的声音,我死而无憾啊!”

    记者了解到,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以前粤北山区中有38个行政村距离交换局或模块局、接入网点超过20公里,安装一部电话要耗费几十万元,最昂贵的一部电话耗资竟高达113.8万元。距河源市黄村镇东北15公里的宁山村坐落在海拔1200多米大山深处,村委会主任唐火添由衷地叹道:“感谢党和政府关心山区,把电话送进宁山村;如今电话通了,拉近了党和群众之间的距离,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山区人民的身边。”

    电话通了农民致富路子广了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而“村村通电话”工程的完成,政府给广大农民修建起的是一条“信息高速公路”。提起近几年山区通电话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当了十多年村支书的河源市黄田镇坑口村委会主任李德初说,坑口村盛产苗竹、木材,原来由于信息闭塞,找不到销路,大多数产品均靠二三手贩买商才能销往外地,大头的利润被中间商赚去了。现在农户有了电话,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农副产品可直销给厂商,实现了自产自销,农民人均年收入从1000元迅速增至1600元左右,大大提高了农民发家致富的信心。

    在三水管理区,以前只有一对裸露的明线和一部手摇式电话,线路又长,通话质量较差,当电话发生故障时,村民只好步行20公里山路,到陂头墟镇通电话。如今,区内467户农民已有118户装上了电话。村民谢德贤、谢有娴、谢德修等人是蔬菜贩销商,未开通电话前,由于信息不灵,从菜农手中购得的蔬菜很难卖得好价钱,村民种菜的积极性也不大。装通电话后,信息通了蔬菜也就能够卖个好价钱。同时村民们的整体种养热情也被激发,八成以上的农户种上了反季节蔬菜。据县统计资料反映,2000年三水管理区村民的年均人收入已达1300元;2001年年均人收入达2100元。

    果农发短信卖荔枝龙眼

    而在广州增城,由于经济条件较好,装个电话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了。记者在石滩镇田边村了解到,村中200多户人家中有90%都装了电话,大家趁上街买菜喝茶的功夫,就顺便到附近的邮政储蓄所把电话费交了。

    而在广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信息化”的要求下,增城早已不满足于村村通电话,他们正在向建设“电话市”的目标进军。增城电信局局长刁春贤告诉记者,目前增城城区电话普及率已达到80%,乡镇的电话普及率达到了60%以上。

    据悉,市农委和电信部门展开联合行动,利用固定电话为果农提供丰富及时的信息来源。记者从广州市电信分公司了解到,目前广州市已有300户荔枝龙眼种植大户和农产品流通商户用上了这种固定电话短信话机,电信部门还上门为果农安装和开放电话短信业务。广州市农业信息中心则通过固定电话短信的方式,为果农提供实时的商品流通信息、供求信息、有关的技术信息和农作物灾害信息等等。碰巧的是,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通过这种固话短信方式,增城一位荔枝龙眼农户已经和从化一家冷库联系上了,准备把荔枝龙眼放在冷库里保存一段时间,等荔枝龙眼价格好点后再拿出来卖。除此之外,增城市政府还开通了“增荔风情”网站,方便果农在网上获取与荔枝龙眼有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