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荔枝的苦涩
  • 时间: 2002-07-17 08:16:28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人民日报》    点击:
  • 今年是荔枝的“大年”,然而,我们却听到不少“果贱伤农”的叹息声―――

    荔枝的苦涩

    今年是荔枝的“大年”,不仅广东丰收,广西、海南等荔枝产区也“全线飘红”。然而,我们却听到不少“果贱伤农”的叹息声,在有些产地,荔枝的地头价每公斤不足1元。

    面积:只有市场做得了主

    翻看一下荔枝发展史上另一个大年1999年的相关报道,我们惊奇地发现,历史是如此相似,问题还是那些问题,甚至媒体报道的用语都没有太大改变。或者可以这样说,荔枝面临的问题,也就是中国农业一再面临的问题。

    以种植面积为例,1999年丰收时,已经有很多专家认为不宜盲目跟风扩种,但是任何呼吁都没有“追涨杀跌”的经济规律来得有效率。据了解,目前全国荔枝的种植面积约885万亩,其中广东467万亩,广西316万亩,海南38万亩,均呈上升势头。而目前海南省内许多人都认为其38万亩的种植面积在全国比例不高,在数量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难对这样的观点作出简单的对错判断,对荔枝种植面积的调控,多半也还得靠市场自身去调节。也许,只有当真正的“烂市”到来时,我们才能对种植面积的多少有一个清楚的判断。

    出口:看上去很美

    在伦敦的超市,空降英伦的从化“妃子笑”荔枝标价合每公斤80元―90元。但是,灰姑娘摇身变公主的故事在大多数荔枝产区目前并不是主流。尽管一说到荔枝的销售,人们总会说起那个看上去很庞大很美好的海外市场,但记者从广东省农业厅获得的数字却给人浇了一瓢冷水:广东荔枝出口量在总产量中的比例仅为1‰左右。广西、海南的情况也不乐观。

    横亘在荔枝出口面前的有两道坎儿。第一道坎儿是说了多年的保鲜技术,现在的技术能做到30天保鲜期,但到欧美的远洋船需要28天,而空运的成本是船运的10倍。第二道坎儿是出口本身的“门坎儿”,在欧美、日本等市场严格的检疫检验制度下,在出口所需的高成本压力下,大多数的商人还没有勇气趟这道急流。

    政府:退不下来的主角

    丰收时节,最忙活的除了农户,就数各级政府官员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早早就下了红头文件:建立领导责任制和部门责任制,哪个地方出现积压烂果现象,就追究哪个地方的领导责任。各水果产区要抽调1/3以上的干部抓流通,把水果销售任务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实行分片包干。

    这一类的政策在所有的荔枝产区都不鲜见。事实上这也几乎是地方政府解决所有农产品“卖难”问题的必然招数。也有人提出疑问:卖水果是政府具体该做的事吗?本该唱主角的水果中介哪儿去了?

    可以考证的是,在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的确没有政府帮农民卖水果的例证。果农只管种不管销,广告设计、产品销售、价格协调、行业损害调查全由实力雄厚的农协完成。

    难题:背后还有难题

    2002年荔枝产量虽然超历史,但据专家预测,今后荔枝的年成将是大年多小年少,如果天公作美,还会再创新高。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果农,都应该为可能的价格波动早做准备,毕竟,市场不相信眼泪。

    其实,不仅仅是荔枝,作为水果生产第一大国,当皇帝的女儿都已沦为庶民的时候,中国农产品靠什么去肩负WTO的重任,我们该从荔枝话题中得到什么启示,这是荔枝这道难题背后更大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