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表明,我国大多数“菜篮子”产品人均消费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细数十多年来的“菜篮子”工程――“菜篮子”贡献有多大?
国务院日前召开的全国“菜篮子”工作会议标志着,今后我国“菜篮子”工作的任务由装满“菜篮子”向丰富、净化“菜篮子”转变。
人们很想知道:自1988年以来开始在全国实施的“菜篮子”工程,到底做出了哪些贡献?
无论是温家宝副总理在会上的讲话,还是与会代表的讨论发言,都一致认为,“菜篮子”工程实施以来,实现了“菜篮子”产品由长期短缺、品种单调,到供求基本平衡、品种丰富多样的历史性转折,而这种转折是几代人梦寐以求的。
“菜篮子”工程的贡献首先表现在“菜篮子”产品的总量大幅度增长,品种日益丰富。2001年,我国肉类、水产品、禽蛋、水果的总产量,分别比1990年增长1.2、2.5、1.9和2.6倍,质量也有所提高。更难得的是,现在大多数“菜篮子”产品的人均消费量都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较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的生活需要。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菜篮子”对稳定物价、保障下岗职工和城市低收入居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菜篮子”工程非常明显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民增收。随着“菜篮子”生产的迅速发展,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在农业中的比重明显上升,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目前,“菜篮子”产品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贡献份额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很多农民靠发展“菜篮子”脱贫致富。
经过多年的发展,“菜篮子”产品出口量增加,创汇能力有所增强。我国“菜篮子”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近年来,“菜篮子”产品出口数量逐年增多,结构不断优化,名特优新品种和加工制成品出口比重逐步提高,去年,水产品、畜产品、蔬菜水果出口额达到100亿美元,已成为农业出口创汇的重要支柱。
“菜篮子”产品的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加工、流通能力也不断增强。通过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城乡集贸市场、连锁超市及各类零售商店为网络的市场体系。“菜篮子”产品的加工、运销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均衡供给能力得到提高。国家建立和完善了重要商品的储备制度,增强了应付突发性灾害、平抑供求波动的能力。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菜篮子”贡献有多大
- 时间: 2002-07-29 08:27:45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经济日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