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健康运行。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水平仍然较高,对外贸易继续增长,市场消费保持平稳,物价仍然低位运行。
一、当前国民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工业生产继续加快增长
5月份,全国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12.9%,较4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为1998年以来最高月增长纪录。1―5月累计增长11.6%,较一季度高0.7个百分点。当前工业生产的特点:
轻重工业生产同步增长。1―5月,轻重工业生产分别增长11.6%和11.5%,保持了同步增长的格局。
制造业是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5月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对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41.2%,拉动工业生产增长5.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增长最快的是计算机、移动电话机、汽车和耐用消费品等。
工业产品出口迅速回升也是影响工业生产加快增长的重要因素。5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增长25.3%,增速比4月份提高6.5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增长幅度最高,达58.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和服装业出口也迅速回升。工业产品出口增速是近20个月来最高的月份。
5月份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18%,与去年同月基本持平。1―5月累计,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85%,同比提高0.12个百分点。
2、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国内市场销售增长平稳,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今年以来的快速增长态势。今年1―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较前4个月下降2.1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分地区看,中部地区投资增长28.8%,快于东部24.2%和西部19.2%的增长率;从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其他投资分别增长22.8%、17.6%、36.7%和8.6%,其中更新改造投资当月仅增长3.2%,其主要原因是上年基数较高、邮电通信业更新改造力度减弱、更新改造项目减少和更新改造到位资金增长慢。今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主要得益于今年投资计划进度和国债资金下拨的加快。
国内市场销售增长有所加快,但总体仍显平稳。受“五一”长假影响,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3%,较上个月高1.1个百分点。1―5月累计增长8.6%,较一季度高0.2个百分点,国内市场总体平稳。城市市场销售增长快于农村市场销售仍然是消费市场的显著特点。值得注意的是,“五一”黄金周对国内消费市场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2000年至2002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较4月份增长分别高2.5、1.4和1.1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5月份我国实现进出口总值增长18.8%,较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8.4%;进口增长19.3%。当月实现贸易顺差22亿美元。1―5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累计增长12.1%,较一季度上升4.4个百分点。当前一般贸易进口继续回升,加工贸易进口增长迅速;除对日本、欧盟出口增长缓慢,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对美国、香港、东盟等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幅都在16%以上;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依旧保持高速增长,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7.8%。
3、物价继续下降
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上月下降0.3%,较去年同期下降1.1%,其中城市下降1.4%,农村下降0.4%。1―5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较去年同期下降0.8%。分地区看,全国31个省(区、市),有27个居民消费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分类别看,除服务项目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外,其余类别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4、金融继续健康运行
货币供应量增长平稳。5月末广义货币M2增长14%,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增幅保持平稳。狭义货币M1增长14.6%,比上月高3.1个百分点,增幅明显加快。
企业存款明显增加,居民储蓄继续快速增长。5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17.55%,较上年末高2.89个百分点,较上月高1.36个百分点。企业存款增长14.1%,较上月高3.4个百分点。
基础货币增长较快,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5月末,中央银行基础货币增长19.6%,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人民币月末汇率为1美元兑换8.2766元人民币, 与上年末持平。
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拉动的思考
今年年初的对外贸易形势着实让人惊喜,各方面在惊喜的同时也给予了冷静的分析,大多认为今年2月份以后走低的可能性较大。但到目前,对外贸易形势仍然走势良好。当前的对外贸易形势,从经济自身层面看,是因为在国内需求相对不足、物价水平较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进一步落实以质取胜的外贸战略,调整产品结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出口。从政策层面看,是今年以来出口退税力度加大的结果。
目前国内经济快速健康增长,国际经济继续恢复。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从4月份提出的2.8%提高到2.9%。从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看,今年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仍有一定的空间,对外贸易总量将继续增长,出口有可能实现一定的增长,对今年经济增长仍将保持一定的贡献。
应当思考的是,从支出法计算的GDP的构成看,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不大,但每当对外贸易形势严峻,出口增长压力大时,出口增长下滑对经济增长的震荡似乎大于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扩大内需以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任务尤其突出。这固然与核算GDP只强调贸易顺差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出口需求本身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有关,但至少表明,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加快,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受世界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国对外贸易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我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出口发展比例严重失调。
国际贸易发展到今天,要求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同时得到发展。2000年,我国服务出口占贸易出口额比重为10.9%,2001年为11.13%,这与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占出口贸易总额三分之一的比重相距甚远。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发展严重失调,一旦货物贸易顺差缩小或产生逆差,而服务业发展又是跟不上,对经济的稳定增长将产生影响。
第二,货物贸易产品结构不合理。
虽然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高,2001年为91.1%,但制成品中相当比例的商品是低附加值的商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商品占有较高比重。这不仅是一种以较多的资源换取较少外汇的初级策略,而且当出口压力大时,这些出口商品的减产或转内销,以及其劳动密集型的特点,都将影响国内需求的稳定增长。
第三,贸易方式不合理。
2001年,我国进出口加工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了47.37%,基本上是半壁江山。货物贸易顺差形成的是外需,而加工贸易只能赚取增加值,其出口减进口形成的顺差带动的不完全是外需。因此,加工贸易,特别是来料加工,货权都是外方客商的,其进口料件和出口报关均是全额计算的,这对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有积极作用,但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其规模是不一致的。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健康运行――2002年5月份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月评
- 时间: 2002-07-04 08:24:02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金融时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