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疯狂的荔枝
  • 时间: 2002-07-04 08:28:59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新快报》    点击:
  • 一颗小小的荔枝竟被哄抬到55.5万元的天价,绝对是件让人拍案惊奇的事情。不过这惊奇蕴涵着的究竟是褒是贬抑或无所谓就得具体分析了。

    这一惊奇的创造者据说是一家牛仔服装城的老板们。他们之所以肯出这个价钱,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事已至此不得不然――55.5万元的价钱显然超出了预算中的20多万元的底线,但为了博得这个名分也只好豁出去了。当然他们还是对记者说花这个钱是值得的,因为这颗荔枝可以帮其服装城迅速提升知名度,走向国际化。只是人们未免要怀疑这是否有些自我安慰的意味。

    除了这颗“荔枝王”,在当日的增城西园挂绿拍卖会上还有另外9颗荔枝也身价不菲地“嫁”出去了。摘取了胜利果实的人们,有的说是要与家人和朋友共同分享(消费行为),有的则说要制成标本放在公司以宣传企业形象(商业行为)。当被问及是否物有所值时,回答一律是肯定的,并且说辞一律是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

    当我们还没来得及惊奇的时候,有人就撰文说让我们不必惊奇。为什么呢?因为出高价竞拍荔枝是商业行为,而非消费行为,因此不能以普通消费者的眼光来看待此举是值还是不值。何况,已经有个成功的范例在那里了。去年以5.5万元拍得一颗挂绿的香港商人李警师今年又来了,据他说,去年出天价买荔枝破了世界吉尼斯纪录这条新闻,为其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他所代理的法国汽车因此名声大震,销售量当年就增了两成。显然,花天价买颗荔枝是很值了。

    其实,对此不能只问值不值,还得考虑一下影响。换句话说,众多老板纵使再有钱再有花钱的自由,也不能任着自己的性子大玩庸俗的“烧钱游戏”。我们不妨分析一下竞拍者所谓“提升知名度”的逻辑:出大价钱买小荔枝,人们必定非常好奇,于是就想看看是谁这么牛气,哦,原来是××公司。看上去是吸引了眼球了,达到目的了,但这种好奇是否一定就是对企业的好感呢?恐怕未必。人家可能会认为你这个企业的决策者不太理智,不太可靠,过于哗众取宠,而且有夸富之嫌,整个一农民企业家的水平。成功的企业多了,但有多少是靠这种抢眼法做赢的?爱多、秦池都曾是央视广告的标王,但结果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