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五指山树仔菜行情持续低迷
  • 时间: 2002-07-08 10:21:12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
  • 编者按:6月以来,深受市场青睐的我省中部地区广为种植的树仔菜出现了卖难。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五指山野菜协会与一些经销商见仁见智,谈了各自的看法。本版今天刊发这一组文章,目的在于引起各有关方面的关注,以促进问题的解决。

    本报五指山7月6日电 (记者蔡于浪特约记者王楚蝶)今天上午,五指山市南圣镇什抄麦村村民黄大平从8公里开外将刚摘来的50多斤树仔菜挑到镇里,但却被收购人员告知:他们今天收的菜已经过量,不能再收。近期,五指山树仔菜价格持续走低,越来越多的菜农跟黄大平一样,菜摘下来却卖不出去。

    黄大平告诉记者,她们村交通不便,但种树仔菜的村民不少。目前,全村种了 50多亩树仔菜。但现在,菜价太低,收购价格都在每斤四五角钱。没人来收购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菜长老,或摘到五指山市,以每斤两三角钱的低价处理。部分村民已经懒得再管理,有的人甚至想把菜拔掉,重新种上水稻。

    南圣镇报南村是该镇种树仔菜最多的村庄,全村24户,每户种有2到3亩的树仔菜。今天早上,村民黄玉惠早早到地里去摘菜,回到家里,将菜拣好、扎好、切好,等人来收购。她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本来她的菜每两天就要摘一次,但现在要隔4天,还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来收购。前段时间,五指山野菜协会在镇里设点,以每斤6角钱的价钱收购。但是,收购的量不多,现在不怎么收了,到村里来的小贩便乘机压价。有时候一斤两三角钱也要卖给他们。黄玉惠说,即使是5角钱一斤的价格,如果不算工钱,也才勉强保本。

    目前,在南圣镇,种植树仔菜的农民有600多户,种植面积达1300多亩,每天可采摘的树仔菜就达到3000多斤。但是,几个购销户每天收购的量也就是 500至600斤,大部分的树仔菜要不就老在地里,要不就低价卖给小商贩。菜卖不出去的农民,经常找到镇委、镇政府寻求帮助。但因为没有自己的营销队伍,面对这些无助的农民,镇里也十分为难。镇委书记潘修荣痛心地说,现在有些农民已经开始放松对树仔菜的管理了,几年来镇委、镇政府大力扶持、辛辛苦苦发动群众发展起来的一个特色产业,如果就这么轻易地被毁掉,那真是太可惜了。

    在近几年的“冬交会”上,树仔菜倍受省外市场青睐。五指山、保亭、琼中和白沙等市县把树仔菜当作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到目前为止,全省的树仔菜面积已经达五六千亩。

    面对低迷的行情,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在积极采取措施,为树仔菜寻找出路。五指山市将于近日组团前往福建、浙江等地考察,开拓市场。

    野菜协会说缘由―――市场开发力度还不够本报记者蔡于浪特约记者王楚蝶

    树仔菜价格持续走低,作为一个行业协会,五指山野菜协会倍受各方关注。面对当地政府与农民寄予的厚望,协会负责人认为:虽然一直在努力,但相对于市场开发,目前种植规模过大,供过于求,协会对稳定价格所能发挥的作用还非常有限;对于一个刚成立几个月的协会,期望它能解决所有问题,显然不切实际。

    从3月份成立以来,五指山野菜协会就着手制定树仔菜的生产土壤标准、栽培标准、肥料标准、农药标准和包装标准。此后,协会又组建了五指山野菜联盟体,由五指山片区、毛岸片区、琼中乌石片区、白沙片区内50亩以上生产规模的7家企业组成。6月份,协会注册成立了销售公司,对联盟体内生产企业的产品全部统一由销售公司进行市场开发,制定产品收购价格。

    协会负责人认为,省外的树仔菜市场还是有很大潜力的。近一段时期以来,销售公司也在加大力度进行市场开发。但是,过去的相互压价,一度造成树仔菜质量下降,由此引发了市场的萎缩和信誉度的下降,给新的市场开发增加了很大难度。而且,销售公司的资金本就有限,如果大量投入去做市场开发,在短期效益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公司的周转资金就会发生困难。

    协会负责人称,协会销售公司50多万元的营运资金都是借来的,到年底要还本付息。目前,销售公司只能依自己的能力行事,每天销往省外的树仔菜仅有1000多斤。只有公司营利,才能有进一步的能力进行市场开发。

    同时他认为,目前树仔菜价格低迷,主要原因在于有些市县在市场开发不足的情况下,盲目扩大种植规模,造成供过于求,使协会的运销跟不上。现在,全省每天树仔菜的产量已经达1万多斤,但全省每天树仔菜的出岛量也就在2000斤左右。大部分的树仔菜滞留,给本地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价格就很难维持。

    但也有些行业人士对此观点表示难以认同。他们说,以往的“冬交会”上,光五指山市,每天都要接到2000斤以上需求量的订单,但因为现有规模太小,都不敢签订合同。可见,问题还在于产销的衔接上,在于市场的开发上。

    虽然面临的困难不少,但协会负责人还是有信心带动整个行业走出低谷。他表示,如果省外市场开发进展顺利,再过一段时间,全省的树仔菜出岛量将达到每天 3000斤。届时,省内的树仔菜的市场价格就可以保持在每斤1元以上,农民和种植户都将有利可图。

    野菜经销户吐心声―――我们有道不出的苦衷特约记者王楚蝶本报记者蔡于浪

    五指山树仔菜生产的规模上来了,销售的困难和问题也接踵而至。对当前持续走低的价格,各经销户有他们的看法,也都各有苦衷。

    双重身分不好做

    作为树仔菜最大的经销户,刚刚起步的五指山野菜协会能否在稳定价格方面发挥作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销户说,他同时还是五指山野菜产销联盟的成员。双重身分,使得他在协会和当地政府和农民之间十分为难。他有自己的树仔菜基地,但同时又受协会委托,帮助收购树仔菜。作为联盟成员,他在向省外售菜时要经过协会统一销售,但协会每天仅能消化他200多斤菜,所得仅能维持工人的工资。而面对农民每天大量送过来的树仔菜,收上来之后,就得自己想办法销售。

    有心收菜遇抵制

    另一位经销户则表示,树仔菜价格低迷,有很大的人为因素。今年6月初,五指山市南圣镇农民开始大量摘菜,他进村入户收菜不到几天,原来一直在这里收购的几名经销户就联手把菜价抬高。这一招令他进退两难:高价收菜,便要往里贴钱;不收吧,又要失信于订货的客户。收了几天菜,亏了不少钱之后,他就不敢再收菜了。但他这一撤,当地的菜价又开始下降。现在,吃过苦头的他,定下心来一门心思搞自己的树仔菜基地。他说,没有自己的基地,只能永远让人牵着鼻子走。

    保鲜技术跟不上

    黄政雄是五指山市一位跑野菜经销的黎族农民,他自己收购野菜销往深圳等内地市场。在他看来,市场价格的低迷,主要还在于市场开发欠缺力度。像他这样的经销户,也想开发新市场,但由于资金少、实力小,总是力不从心。而且,开拓新的市场还要承担更大的风险。比如今年5月份,他新联系上郑州和武汉的一些客户,但发了几批菜,却收不到货款。从此,他就不敢轻易去找新客户。黄政雄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运销商给予必要的帮助。

    采访中,各经销户普遍认为,对于树仔菜,质量是关键。现有保鲜技术跟不上,容易出现烂菜,也是影响市场价格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呼吁,五指山野菜需要一个上规模的冷冻和保鲜加工厂,以延长树仔菜的保鲜期,提高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