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八一总场改革闯出新天地
  • 时间: 2002-08-12 08:02:20    作者: 陈耿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
  • 本报讯 作为一个有着45年历史的国有农场,八一总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及时转换经营机制,大胆进行技术革新,不断推出新产品,使企业走出低迷,出现转机。

    企业改制带来活力

    八一总场人多、机构多,人员工资和日常开支极大,吃“大锅饭”的现象突出。为打破这种局面,该场近年来在场办工业和二级企业(农场)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从而减轻了总场的多项经济负担,使总场扭亏为盈。

    从1997年开始,八一总场在中小型工业企业中进行“风险抵押承包经营”试点取得成功,1998年在全场铺开。在5个橡胶农场中实行以场长为中心的领导班子目标成本总承包。由于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农业企业变压力为动力,充分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干胶连年大幅度超产。

    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八一总场对老牌骨干企业―――八一糖厂和八一水泥厂进行股份制改造。2001年11月,八一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八一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并按照《公司法》经营运作。八一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制定了精简机构、以岗定薪、竞聘上岗、下放权力和主要承包负责制等5条经营管理措施,员工生产积极性高涨。改制后公司精简分流员工69人,今年第一季度水泥产量同比改制前增长50%,产品销售出现良好势头,企业开始盈利。

    值得一提的还有八一木材厂。该厂1993年开始投产,由总场控股60%,职工参股35万元,主要生产改性橡胶木,虽然资产总值不到300万元,每年上缴到总场的利润、折旧费、工伤保险、养老基金和土地租金等款项却有138万元,而且还解决了92名其它公司分流人员、机关富余劳动力和附近农村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并确保职工月工资600元以上。

    技术革新促产业升级

    在转换企业内部机制的基础上,八一总场还注意市场的变化和需求,革新生产技术,推出新产品,使企业更加适应市场竞争。

    八一总场橡胶总面积110575亩,年产干胶达9000吨,是海南农垦的产胶大户。1997年全面实行割制改革后,人均割株由改制前的400多株,增加到1117株,最多达2000多株;人均产干胶由改制前的2.16吨,提高到4.51吨。改制后干胶生产连年大幅度增产。八一总场还曾分别获得省、部和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八一橡胶加工业也快速发展,八一胶厂生产的“宝岛牌”5号标准橡胶,连续十多年保持国家级“名牌产品”称号,获得两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且取得出口免检权。但八一胶厂并不满足于此,1994年他们成功研制出的子午线轮胎标准橡胶(SCR-RT),同年6月通过了农业部和化工部联合组织的国家级技术鉴定。该厂生产的航空轮胎标准橡胶(SCR-AT)2000年4月通过了由农业部、化工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有关专家联合组织的国家级技术鉴定,今年7月1日还再次通过了空军装备部专家委员会的技术鉴定。

    目前,八一胶厂的航空轮胎标准橡胶(SCR-AT)日产量可达45吨―50吨,生产成本与普通颗粒胶基本持平,但经济效益却比普通颗粒胶高出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