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发展中经济体的代表,拉美地区虽有辉煌,但更多的是债务负担甚至危机。自1982年8月墨西哥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外债而爆发债务危机以后,整个拉美地区的经济尽管也有一段时期的发展,但沉重的债务却一直是他们挥之不去的阴影,而这也正是目前始于阿根廷的这次拉美危机的罪魁祸首:股市暴跌,货币贬值,资本出逃,整个经济甚至社会、政治都处于动荡之中。
债务“活火山”
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利用外资发展本国经济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一点对于缺乏资金的发展中国家尤其重要。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如果不注意控制债务规模和本国经济增长的比率关系,必然会产生沉重的还本付息负担,甚至最终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乃至政治危机。其实,拉美地区就已经陷入了这个怪圈而不能自拔。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的外债负担就日益沉重,以至于在80年代初陷入了债务危机几乎长达10年之久。在这之后,虽然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国际机构联合进行的旨在救助发展中国家债务的“布雷迪计划”暂时缓解了拉美国家债务困难,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依然是遥不可及。
在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次拉美债务危机爆发时,整个拉美地区的外债为3800亿美元,但经过20年的经济发展后的拉美却已经是债务翻番,总额已经接近8000亿美元。有人说,这意味着今天每个拉美人欠着1500美元的外债,同时也意味着拉美每年用于支付外债的资金就近1500亿美元,相当于本地区年外贸收入的30%左右。
拉美的债务就像一座活火山,虽然在经济正常发展时显得很平静,但一旦世界或本国经济甚至非经济因素稍有动荡,就很可能引爆。不幸的是,在21世纪初,由于整个世界经济不景气,而拉美地区又处于还债的高峰期,这座火山真得就从阿根廷开始爆发了,现在就很可能蔓延到整个拉美,而结局如何将取决于IMF及美国的决心和态度。
IMF扮演何种角色?
在拉美国家发生危机的时候,活跃在第一线的肯定是IMF。但IMF的救援却总是让人不敢恭维。
对于一个陷入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依赖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的组织机构的外援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该组织的援助条件近乎苛刻,或者对大多数国家来说根本不适宜,甚至有侵犯经济主权之嫌,因而,总是使人怀疑IMF真正的目的:破坏抑或是援助?
就拿这次拉美危机来讲,IMF对于阿根廷和乌拉圭的态度缘何前后迥异?阿根廷于去年就陷入金融危机而不能自拔,但该组织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或者拖延贷款,但乌拉圭刚有危机的苗头,IMF就立即出动,施以援手。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美国花旗等银行在乌拉圭多达275亿美元的资产要比去年在阿根廷时多出两倍,而IMF背后的“老板”就是美国。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上,谁也不能抹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IMF救援的只是发生危机国家的暂时困难,而在这同时,却又把这些国家向债务危机的深渊推进了一步。
因为,IMF的解救措施无非是让拉美等国家借新债还旧债,或者是对债务进行重组,这样做的结果又怎么可能使这些国家脱离偿还债务的怪圈呢?
“自我造血”机制亟待建立
对于拉美国家来说,20年后,金融危机的阴影缘何又要“卷土重来”呢?虽然IMF在援助问题上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从根本上说,是自己的发展战略出了问题,是自己始终没有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机制。
“借鸡生蛋”并没有错,只是拉美国家通过这种策略引进大量外国资本以后,没有生出足够的蛋来“还鸡”和“买鸡”,甚至于发展本国经济的资金一直不能依赖本国经济的发展,直到现在还要靠外债来“度日”。这就是拉美国家真正的症结所在。
就以阿根廷来讲,其债务累积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乃是多少年来国内外环境及经济政策使然。政府在20世纪以来实行的赤字财政政策使举债成为必然,70年代低利率水平的国际宽松环境使举债有恃无恐,再加上阿根廷严重的超前消费,使资金被大量浪费在非生产用途上,而过急的现代化进程却往往又事倍功半。
这样,拉美国家患上了严重的“债务依赖症”,在经济发展向好时,大量的私人资本涌入,并助长了经济繁荣,但同时又埋下了更多的债务危机的“火种”,一旦经济形势稍有逆转,外资就会迅速撤离,从而导致股市暴跌,货币贬值,而这更加重了经济的困难。在这时,拉美就需要满足IMF那些并不切实际的痛苦的改革过程,以得到大量的救济资金,从而使自己暂时摆脱危机的困扰。这样,在背上了更沉重的债务负担后,下一个“恶性循环”又开始了。
因此,要彻底解决拉美国家的危机,必须摆脱目前严重依赖外部资金的局面,以戒掉可怕的债务“吸毒”之瘾。而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建立一条适合自己国家特点的道路,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循环的国内经济体制。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财经观察)拉美危机为何“阴魂不散”
- 时间: 2002-08-14 08:38:57 作者: 慧丰 来源: 《国际金融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