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美资首次涉足琼农业开发
  • 时间: 2002-08-14 09:01:21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
  • 去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此后,媒体讨论得最为热烈的一个话题是:加入 WTO后,农业将受到什么样的冲击。

    8个月后,海南一家本土公司―――海南柏盈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下属的盈山香蕉产业有限公司,开创了一个先例,海南农业开发与美资首次亲密接触。美国“华尔街基金”向其注资1000万美元。

    美资首次介入,不仅为海南农业带来资金,同时也将带来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由此会否引发海南农业变局,我们拭目以待。―――编者

    美资控股果品加工厂落户乐东

    8月3日一早,乐东九所新区迎来热闹的一天。

    乐东是我省香蕉主产地,香蕉种植面积约10万亩。美资控股的海南盈山热带果品加工厂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奠基仪式。各式轿车分两行,排满了新区唯一的主干道。当地老百姓说,从没见过这种架式。

    联姻的双方是:海南盈山香蕉产业有限公司和美国美商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是美资第一次介入海南农业开发。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格外引人注目。除了各方领导,盈山公司破天荒从中国音乐学院请来了4名歌手助兴。仪式办得颇为热烈,且形式也“与国际接轨”―――中英文对照翻译。

    按照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盈山以项目建设用地200亩和无形资产入股,美商则以价值1000万美元的现金和设备入股,股本比例大约是盈山占30%,美商占70%。

    加工厂主要以香蕉保鲜、贮运、加工和销售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热带水果和冬季瓜菜,采用国际标准保鲜方式和先进的加工技术,按与国际接轨的标准流程生产。一期工程完工后,每年可处理鲜蕉10万吨,加工能力3万至5万吨。加工的产品包括香蕉粉、香蕉脆片、原浆等。

    美商公司是美国一家咨询顾问公司,专门从事推进中美两国农业优势项目合作,推广成熟的国际标准农业作业模式。热带果品加工厂是盈山公司的香蕉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个项目。

    业内人士称,美资介入海南农产品加工业,开创了我省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在为海南农业引入资金的同时,也将带来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

    省农业厅有关人士说,目前我省农业的种植、销售已达到相当规模,但相应的冷藏保鲜及加工却远远跟不上,成为海南农业产品瓶颈之一。

    专家分析,在中国加入WTO后,国外企业都竞相进军中国。此次美商掷重金在海南建果品加工厂,首先从冷藏保鲜入手,表明“冷链业”之战已悄然开打。

    谈判8个月一波三折

    盈山与美商的结缘始于去年的冬交会。

    根据农业部的推荐,去年11月22日冬交会期间,美商在海口举办了一个现代农业讲习会。讲习会的主要内容是呼吁取缔马路市场,而代之于超市。同时,寻求合作的机会。

    讲习会第二天,盈山总经理穆是玉闻讯后前往。但他没有门票,被挡在门口,正好遇到在门口抽烟的美商中国区总经理周文昭。这一巧遇,奠定了以后合作的基础。

    据穆是玉说,仅听了半天讲习,大受启发。但美商对海南农业不熟悉,穆是玉向他们详细介绍了海南农业特别是香蕉的生产情况。美商听后兴趣颇浓。

    当天,穆将此向公司董事长孙崇格作了汇报。当场,两位当家人拍板,拉住美商,从美国融资开发香蕉产业链。

    第二天,美商中国区总裁周文采和总经理周文昭就被请到了盈山公司。双方合作的诚意都很高,很快达成意向。

    去年12月10日,本报以《入世后,海南农业成了香饽饽?―――外企盯上海南农产品保鲜业》为题,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此事,在业界引起较大反响。事后,穆是玉对记者说,本报报道从一个方面促成了此事。

    但进入具体操作程序后,谈判却异常艰苦,谈判过程可谓一波三折。从去年12月初开始,双方频频接触,8月初,双方正式签署了合作合同。双方组建海南盈山热带果品保鲜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均由美商委派,孙崇格任副董事长,盈山还派出1名副总经理。

    8月8日,孙崇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原先盈山谈判坚守的底线是占50%的股份,但美商根本不吃这一套。最后,盈山作了让步,只保留了约30%的股份。

    奠基仪式后第二天,周文采和周文昭在下榻海口金海岸罗顿大酒店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们说,在考察了国内许多地方之后,才将目标定格在海南,从海南的香蕉切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

    据说,双方经过了11轮谈判,8个月时间里,孙崇格和穆是玉先后到北京6次。周文采也先后到过海南10次。

    概念还是产业吸引了美商

    周文采,美籍华人,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周文昭,美籍华人,毕业于加州大学,曾在美国华尔街从事证券金融业十余年。据说,美商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可以团结一批华尔街的风险基金。

    据透露,此次盈山与美商合作,美商争取到5家美国公司以资金或技术入股,包括美国大华超市、做冷藏业的美Cal CA(加卡)公司等。

    一家是海南本土的农业公司,一家是美国的咨询顾问公司。到底什么,吸引了美商,从大洋彼岸来到中国南部的这个岛屿?

    盈山涉及香蕉产业化中的品种引进、组培育苗、种植、包装、加工及销售领域。去年10月份,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由该公司承担实施《海南香蕉产业化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额2亿元,内容包括种植香蕉1万亩,年产组培苗4300万株,年加工香蕉12万吨等。

    盈山设计的香蕉产业链有香蕉的上游和下游的所有环节,甚至还包括了我国唯一的香蕉网站,还收购了已停产的乐东农资厂。可以说,盈山的香蕉产业概念的确很诱人。

    就在奠基仪式当天,记者听到一些人私下议论:一向标榜实用主义的美国商人,也热于搞开业庆典和奠基之类的东西,说不准又是一个花架子?

    的确,奠基仪式后,人走了,只余下一片空荡荡的黄土地,以及一排专门为奠基而搭建的草棚。到底盈山是设计好的“产业概念”,还是海南的香蕉产业吸引了美商?

    事后,记者得到证实,美商之所以同意搞奠基仪式,是基于这么一个考虑:向省内的其他农业从业者发出一个信息:美商来了,不但要搞加工厂,还要做很多事,以激升种植者的信心指数。

    周文采说,如果美商只是玩概念,不会大老远跑到海南做“香蕉生意”。事先,他们经过了很多次分析,得出的结果是:日本水果注重外表――――只能看;美国水果注重香味――――只能闻;中国特别是海南水果好吃但不好看。他们认为,在海南建果品加工厂是可行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先后经过数次修改,洋洋洒洒100多页纸。他说,相比于温带水果,热带水果的“旅游能力”差,但价值更高,海南至少要建三个类似的厂,才能满足需求。

    据说,8个月的谈判过程,美商已花了100多万元。孙崇格心里很清楚:不管美商怎么融资,找谁融资,只要资金到位,都是好事。

    美商目的直指上市

    毕竟是美国的咨询顾问公司,在为时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周文采和周文昭数次提到两个字―――上市。

    周文采说,到海南作生意就是想挣钱,最终的目的就是,将盈山运作上市。

    据介绍,盈山果品加工厂的设计能力是单班的日处理量700吨,两班倒可以达到1400吨。为做到精品,美商将在香蕉主产地广泛向农民讲习,如何种植、维护好水果。他们只基于一个最基本的理论:你的水果坏了,我的东西再好,你交给我也不会变成好水果。

    据记者多方了解,美商与盈山合作介入农业开发,建果品加工厂只是一个切入点。

    实际上,此次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还包括一个内容更加广泛的“一揽子框架协议”。基本内容是:美商从果品加工厂入手,逐渐向盈山香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军,进而控股盈山。

    “一揽子框架协议”的具体内容双方均拒绝透露,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在这条产业链中,果品加工厂是最重要的―――用穆是玉的话说就是“这是一个枢纽”。

    目前,整个产业链中,盈山仍是最大股东,但完成各个协议后,盈山与美商的位置将发生变换。

    周文采也承认,完成所有部署后,海南的农产品将细分成四个小链条:科技链、冷库链、物流链和销售链,连结点是冷库。几条链组合起来,将产生巨大的能量。

    双方约定,9月15日召开新一次董事会,进一步讨论建厂事宜。之后,将正式开始建设,务必赶上明年香蕉的收购。

    一个刚刚组建的果品加工公司就怀有上市的雄心?很多人存有疑问。但我们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