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易家凡 通讯员陈明勋)7月16日,省农垦总局在蓝洋农场召开荔枝产销研讨会。会议就垦区荔枝生产的技术问题和产销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此次的荔枝研讨会是海南农垦荔枝协会成立一年来召开的第一次年会。会上,总局科技处处长王木周对去年一年的荔枝工作进行了总结。他说,一年来,总局科技部门积极抓好荔枝种植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及普及工作。目前,全局84个荔枝种植农场有46个成立了荔枝种植技术在垦区迅速得到了推广应用。一年来,总局先后举办了19期荔枝骨干培训班,共培训技术骨干2650人。局场两级共培训职工3.58万人次,发放科普资料3.56万册。在抓好荔枝技术的普及推广的同时,抓好产品的销售。先后举行了产品品尝订货会,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产品销售网点等措施,逐步摸索一条产销结合的生产经营路子。针对目前存在的基地基础设施差、产品大路货多、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会议认为今后的荔枝工作要继续开展丰产优质技术攻关,抓好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和技术骨干队伍的建立。围绕产销中心,构建总局、农场、生产队三级产销服务网络。
总局副局长郭奕秋在会上对如何进一步抓好垦区的荔枝产业讲了话。他指出,目前,全垦区的荔枝种植面积已达12.6万亩,仅去年一年,全垦区就新种荔枝4万多亩。今年,全垦区有3万多亩荔枝投产,年产量达5300吨,平均亩产约180公斤。事实证明,荔枝产业已成为垦区继橡胶产业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这一产业绝大部分是由职工自己投资的。它使众多的职工家庭真正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产业,为“四个一”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荔枝产业搞好了,后三个目标才有了实现的载体。
郭奕秋指出,虽然垦区荔枝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但在丰产、优质和销售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丰产稳产在整体上还未达到高标准的要求,场与场、队与队,果园与果园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高的亩产达500多公斤,低的才50多公斤,甚至颗粒无收。
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安全标准不高,全垦区10多万亩上千个生产基地,没有一个是按无公害要求建立的,84个种植农场没有一个申请生产无公害产品。基地基础设施较差,技术投入不到位,生产出来的产品无论是形状、外观还是品质均达不到高标准的要求。产品大路货多,没有分级包装,降低了产品的档次,影响了产品的价钱。随着投产面积的逐渐扩大,产量的逐渐增加,出现了销售渠道不畅,老板统一压价,工人竞相降价甚至烂市,造成果农减收的局面。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就要结合农垦的实际,充分借鉴世界上农业生产和农业产品产销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成立具有农垦特色的荔枝产销班。产销班主要负责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技术、统一物资采购、统一包装、统销售。产销班的定位要准,要与职工的经济利益直接挂购。加入产销班更坚持自愿的原则,要制定适当的准入条件。一般10个左右的农户为一个班,经营的荔枝面积200至300亩左右。一个生产队可以搞几个产销班,班长由加入的农户集体推选产生。要按经营面积的大小,提取一定的费用,用于产销班的经营经费。产销班要走合作经济之路,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向经济实体发展。要对产销班进行总结表彰,用典型引路。通过建立产销班这一经营模式,将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变为规模化、产业化的大生产,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促使农垦荔枝产业的健康发展。他说,海南农垦荔枝产销班的运作之日,就是荔枝产业成功发展之时。
研讨会上,龙江、红明、东昌、文昌所、东升、农垦工会作了发言。会议还传达了省荔枝协会会议精神,布置了垦区无公害荔枝生产工作。大会还收到了10多份论文。共有40多位来自荔枝协会单位的领导、荔枝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建立荔枝产销班,促使荔枝产业健康发展
- 时间: 2002-08-02 08:11:05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