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的富豪一族
俄国推行自由市场经济也就十多年光阴,所以市场里现在活跃的暴发户们都十分年轻,平均年龄不到四十。像今年以37亿美元资产再次名列俄国首富(《福布斯》杂志排行第101 位)的霍多尔科夫斯基今年也就39岁。
霍多尔科夫斯基为人低调谦虚,表面上不涉足政治,但却与官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控股的尤科斯石油公司虽然是俄第二大石油公司,但却对俄政府的石油政策有着相当的影响力。“9·11”后,欧佩克曾一度限产,但尤科斯公司却大幅提高产量,使得阿拉伯石油大亨们趁火打劫的图谋遭遇破灭。由此,西方人记住了这位昔日声誉不佳,现在却够“义气”的朋友。
莫斯科MDM集团总裁安德列·梅尔尼琴科(Andrei Melnichenko)有着光洁无须的面颊、天使般灿烂无邪的笑容,但在这假象背后被却掩藏着狼一般的利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还在读莫斯科国立大学时便通过参与现汇交易攫取了第一桶金,随后他通过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逐渐控制了俄罗斯的一些煤矿和管道生产型企业。他的一位密友评价他:“他才30岁,但他想拥有世界。”
莫斯科Interros公司总裁弗拉基米尔·波塔宁(Vladimir Potanin),今年也才41岁。他仰仗曾在前苏联政府外贸部任高官的父亲的荫蔽,上世纪90年代曾设计了“贷款换股份”的国有资产出售计划,自己当然也亲自下手,结果“空手套白狼”便获得了世界上最大的镍矿企业俄罗斯Norilsk镍矿公司。他的下一步目标是食品加工和媒体/娱乐行业,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电影制片厂。当有人问他是否想成为俄罗斯的媒体大亨时,他反问:“为什么不呢?”
分食900亿美元大餐
西方媒体认为,自从前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国有资产已经经历了两次大瓜分,现在即将进入第三阶段。
第一次是在前苏联解体前(1989年)即已开始。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与官商们沆瀣一气,将原属于各个部委的国有大企业,像Gazprom天然气公司,卢克(Lukoil)石油公司,进行了肢解,大量资金流失境外。
第二次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政府组织的虚假竞标拍卖活动中,俄罗斯新富豪们将俄国的各国家金属、石油公司纳入自己囊中,越是胆大妄为者斩获越丰。
进入第三阶段时,富得流油的金属、石油资源瓜分完毕,那些改革尚未触及的领域成了寡头们角逐的新的狩猎场。最近,俄政府宣布对俄版图内那广袤无垠、丰饶肥沃的农田实行私有化,另外,在天然气、公用事业、铁路、银行金融(甚至养老金管理)等行业内将打破垄断。
据说,这些领域累积的财富大约占到了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的30%,即900亿美元。俄国的寡头们纷纷揎袖抡掌,准备真刀真枪地再干一场。他们将把在现有经营领域内赚取的大量现金投入这些“新领域”,而不是像原先那样,惧怕国内形势不稳,将利润换成美元或欧洲其他货币,存储到塞浦路斯的银行里。
自从普京上台后,俄国的国内形势的确发生很大变化,经济形势也非十年前可比。通货膨胀率已经降低到17%的“较低”水平,而10年前高达3位数。股市虽然饱受打击,但“大莫斯科指数”已上升了27%。1998年的金融危机已经渐渐被人淡忘,企业主敢全部以卢布进行投资,而不用担心由于现汇急剧贬值而将他们赚取的利润席卷一空。
不仅像尤科斯这样的按照国际规范操作的“楷模”企业开始昂首阔步推进全球化经营,大量资金也已经开始出现回流。据统计,从塞浦路斯――俄寡头们最大的离岸资金避风港――来的投资已成为主要外资来源之一,在20亿美元外资中占到15%以上。
按理说,“天地”如此广阔,人人均可获得机会。但普京不像他的前任叶利钦那般对大亨们软弱无力,据说,在一次次私下密谈时,他与富豪们推心置腹,告诫曰:去吧,去赚取你们的下一笔巨财,但不要再干行贿的事了,否则就会惹上官司。连那位波塔宁都承认:“现在游戏规则透明多了。”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俄国大鳄迎来第三次发财浪潮
- 时间: 2002-08-20 08:45:26 作者: 张云中 来源: 《粤港信息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