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农产品出口:五招破瓶颈
  • 时间: 2002-08-21 08:44:12    作者: 陈海虹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
  • 多年来我省出口额一直徘徊不前,一个流行的说法是:我省地产产品少,缺少可供出口的货源。然而,若从农产品的产量看,数额并不少,只是符合国际标准的商品不多,国际市场的开拓不充分。省贸促会最近对我省农产品出口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我省农产品出口具有潜力,通过努力,可以成为我省扩大地产产品出口,提高出口数额的一个增长点。

    据了解,1999年至2001年,我省农产品出口分别是8090万美元、8391万美元和 10159万美元,还是呈逐年增长之势,特别是去年增幅达21.1%,所占海南出口总值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今年上半年,我省农产品出口也比去年有所增长。今年7月,海南的无核荔枝出口荷兰,卖出每公斤约30美元的好价钱。这说明,我省的农产品是有竞争力的。

    五大瓶颈制约

    省贸促会副会长陈泰生说,尽管近些年农产品增长势头喜人,但农产品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还是太少。据他介绍,省贸促会经过调查认为,我省农产品出口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

    1.产品质量不高,各项指标及各种添加剂的现象非常普遍,致使农产品中含有害成分较多,影响了质量,出口商很难找到合格的出口商品货源。

    据了解,我省一些农产品因技术、生产方法等问题,许多具有热带特色的果蔬产品,因不符合国际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标准而难以打入国际市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西欧、东欧、日本、美国等地区出口的大批农产品,由于农药、重金属含量超过国际通行的食品安全标准,被拒收、扣留、退货、销毁和索赔,大宗传统出口创汇农产品被迫退出国际市场。

    2.生产者对国际市场不熟悉,不了解国际市场所需的农产品的标准,不知道出口各类农产品的有关规定,对国外消费者的习惯、爱好心中无数,缺少以出口商品为目标的生产者。

    3.没有出口商品基地,缺少出口导向型的龙头企业。我省现有的出口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一般分散经营,各自为政。

    4.出口渠道不畅,商品覆盖面窄,销售方向过于集中,出口农产品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和美国,比例近80%。

    5.社会配套系统缺失,有关机构服务不到位。农产品出口所需的各环节,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必要的政府指导,靠企业单打独斗难有作为。

    招一:“国际标准”了然于心

    陈泰生认为,要扩大我省农产品出口,我省有条件的农业生产企业应尽量做到以销定产,瞄准国际市场的需求,按国际标准进行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国纷纷提高了商品检验标准,一些发达国家为了限制进口,利用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以健康、安全为理由,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设置“绿色壁垒”,强制越来越多的商品接受卫生检疫,而且检疫标准越来越高。因此,要使农产品顺利出口,必须了解相关标准,实行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已对176种农药在375种食品中规定了2439条药物最高残留限量标准,成为普遍遵守的规则,而我国尚有较大差距。业内人士认为,有关部门应按此发展方向制定整体标准,向农业生产企业提供我省主要农产品的国际标准,早期预防性的检验检测服务和达到此标准的具体生产方法的辅导培训,大力推行无公害农业及有机食品的生产,并实行质量认证。

    今年4月成立的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打算在未来的5年内,在我省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引进、分析我省农产品出口国的标准,制定优质农产品质量标准。标准覆盖率将达到我省主要农产品的80%以上,做到主要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都有技术标准作为技术依据。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招二:“抱团”出击

    出口商品质量标准较严,对生产企业的各方面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实现在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农业企业中推行出口导向战略,提高产品质量,形成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无疑对促进我省农产品出口会有积极作用。省贸促会有关专家建议,可以采取公司十农户的模式,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以出口型企业为龙头,负责提供种苗、技术及相关服务,农户在公司的指导下按标准生产,使用统一的品牌,产品由公司包销出口。专家认为,推行出口导向战略将大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除可为出口提供充足的货源外,还可使产品顺利进入已开始实行无公害食品检验制度的国内各大城市。

    招三:工业化生产

    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生产和管理国际标准化,是我省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业内专家分析指出,实现工业化或准工业化,是农产品生产的未来趋势。事实上,一些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生产已经像工业品生产一样的严密,他们为农产品确立的市场标准,也只有通过对每一个细节的高度控制才能达到。国外果品包装,普遍执行国际标准,所有果品在机械生产线上清洗,打蜡、贴标、分级后才能装箱。每个果品箱盖上都有果库号码和“CA气调”标记,表示果品经州级政府检验合格,没有“CA气调”标记的不能作为商品出售。这种严格的质量管理,使果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时,硬度、脆度和口味几乎不变。这是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家的苹果在国际市场上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招四:“花鸟鱼虫”

    发展非食用农产品出口,也是突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方法之一。有关部门曾做过粗略的估算,今年以来,国外的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造成国内农产品出口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在100亿美元左右。为了冲出“重围”,着力发展非食用农产品出口势在必行。我省具有良好的气候和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如花鸟鱼虫、竹藤木贝等具观赏价值的物品,以及以此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各类工艺品、用品,这些产品出口不仅避开了严格的食品检验,而且不用保鲜,便于存放,方便运输,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看好。记者从海南省检验检疫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省橡木家具出口就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

    招五:“以外补短”

    与此同时,我省还应以外补短,即通过引进外资、外技、外智和国外的优良品种,迅速使我省加入世贸组织后处于竞争劣势的农产品改善品种、提高质量和降低价格,提高竞争力,打入国际市场。

    加入世贸组织后,虽然我省不少农产品质量和价格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但诸如水产品等,依然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我省应以引进国外优良新品种为载体,通过引入国外资金、技术和智力,加快调整现有农业产业结构,使之符合国际市场消费潮流。其次,以嫁接育长为出发点,加快引外拉短进程。以国际市场需求为目标,通过招商引资、引技、引智,将一并引来的国外优良品种,嫁接于传统农业结构调整,使目前处于劣势的农产品,迅速实现结构调整,品种升级,使之与国际市场对接,并尽快形成特色。

    陈泰生认为,加强农产品出口是一项涉及多种部门、多个方面的工作,需要从宏观上加强指导,制定规划,统筹协调。只要做到在优良种苗、低毒农药、绿色包装、便捷运输、市场信息、快迅通关等方面为农产品出口提供优质全程服务,我省农产品出口还可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