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资本市场所有制歧视已淡化
  • 时间: 2002-08-23 08:38:24    作者: 龙昊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
  •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资本市场与民营企业成长研讨会上,有关专家指出,中国目前经济发展中的所有制歧视已经淡化,但观念的歧视和规模的歧视依然严重存在。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四通集团董事长段永基以自己19年从事的民营经济的经历说:“民营经济、尤其是民营高科技产业必须要资本的高度集中,而中国的金融平台支持国企,不支持民企。”他对纳斯达克有一个很好的阐释,它“就是一个资本集中的平台”。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李扬说:“资本市场本质上是一个民营化的机制,股票市场与民营企业的关系本身无需讨论,但在中国确实是一个问题。”

      尽管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禁止,但民营资本进入资本市场存在技术上的障碍。民营上市公司的市场进入方式与我国证券市场与民营经济的发展及政府关于民营企业上市(尤其是买壳上市)的政策取向密切相关。

      截至2001年6月,以沪深两市1254家(A股)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和2002年部分中报为基础,统计出我国境内证券市场上共有139家民营企业入主上市公司并成为第一大股东,占同期我国境内上市公司(A股)总数的11.84%,民营上市公司总股本仅占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76%。

      据分析,民企上市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民企跨地区买壳上市的现象普遍存在,在80家买壳上市的民营企业当中,有46家属于此类。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啸东对上交所仅有不到10%的民企上市公司感到不满,并正在为推动民营企业上市而积极奔走。

      李扬把这种现象归结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观念和规模的歧视。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指出,观念的歧视比法律的歧视更严重。吴晓求对中国金融制度体系的安排做了毫不客气的批评。他说,过多的追求安全而忽视了效益,尤其是不能对民营资本予以有效地推动。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市场化进程及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据国家最新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全国共有私营企业150万家,民营经济的投资比重只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35%,但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却占60%以上,2001年,民营经济(包括外资经济)占中国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一半,而在一些民营经济发展比较快的省、市,如广东、浙江等,则已超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