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国内4家银行获准开办离岸业务。关心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人们都记得,1998年底,央行一纸禁令将此业务打入冷宫,此次禁令重开,到底有何弦外之音?为此,记者日前专门走访了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交通银行总行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连平教授。
记者:我们知道,人民银行曾于1998年下令停止了离岸业务,那么,这次为什么又重新允许4家银行开办该业务呢?
连平:随着近几年来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这次央行重开禁令可谓顺理成章。开放离岸业务具有这样一些积极作用:一、有助于吸收并稳定外商直接投资;二、有利于中资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三、为贸易融资提供方便;四、有助于实施金融国际化战略;五、帮助银行提高竞争素质;六、为未来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作好准备;七、为境外人民币的管理积累经验。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政策上尚不允许开办人民币的离岸业务,但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待条件成熟之后,这项业务将会开放。
记者:鉴于人民币在香港和周边地区事实上的流通,业界不少人士包括银行官员曾力促香港成为人民币的离岸中心。这次央行决定在上海开办离岸业务,您认为今后两地在这方面会是怎样一种关系?
连平:香港已经是一个离岸金融中心。但是,由于香港经济处在内地经济体系之外,属于相对独立的经济、金融体系,所以香港的存在并不妨碍上海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反过来也一样。当然,上海经济拥有迅速发展的腹地经济的支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会有较好的发展势头。今后,香港和上海将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经济背景,形成各自的市场特色,并行不悖地获得发展。
目前,香港已经出现了人民币离岸业务的雏形,今后还会有进一步的发展,但我们应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在独立运作的条件下,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大规模地开展,是否符合央行的货币政策和审慎监管的要求?其次,在香港基本法有关规定的条件下,人民币是否可以真正与港币并行流通?还有,人民币在境外大规模交易但又处于央行监管之外,会对境内金融市场产生什么影响?而上海将来如果开办离岸人民币业务,一方面处在央行监管范围之内,另一方面中资银行聚集,交易规模较大,人民币的结算和清算大量通过境内银行的总行来进行,业务处理上会有很大的便利。同时,考虑到上海辐射范围的经济具有很大的成长性和潜力,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人民币离岸业务将会有很大的增长前景。
记者:不少学者认为,国际金融市场上衍生工具的大量出现,逐步取代了银行间交易的作用,而这正是离岸金融业务的主要内容,对此您怎么看?
连平:我认为下这个结论未免言之过早。相比在岸业务,离岸金融除了具有低准备金、低税收、更为便利等优势外,成本更低,管制更松,而这两点恰恰是衍生工具创新的土壤。事实上,离岸金融也确实是很多衍生工具的发源地。
这里有必要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传统离岸银行业务发展步伐趋缓,离岸资本市场的发展势头却是不容小视。目前离岸债券发行的余额正不断逼近离岸存款的规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离岸股票业务更是大有可为。越来越多的公司去国际主要资本市场上市,如美国和欧洲的证交所,与此同时,从事跨国股票投资的机构和个人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离岸资本市场将日趋扩大。这种状况与全球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相吻合的。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离岸金融大有可为
- 时间: 2002-08-26 08:39:09 作者: 葛丰 来源: 《国际金融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