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学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可以概括为劳动与资本的双重过剩。我认为,这种观点并没有看清问题的本质,存在有待商榷的地方。
中国真的存在资本过剩吗?“双重过剩论”主要列举了以下三个理由支持其观点。
首先,金融机构出现了多年难遇的“存贷差”,而且这种差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其次,企业内部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许多固定资产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并由此引起了大量工人失业;最后,利率水平逐年下滑,1至3年期的固定存款利率由1994年的14.4%下降到1999年的5.94%,短短几年内下降了2/3多。
第一,金融机构出现多年难遇的“存贷差”,也就是说金融机构“惜贷”的原因并不是由于资本过剩,而是由于政策上的原因和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原因,虽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资金是有需求的,但是银行出于收益和风险上的考虑却不敢放开手脚。第二,企业内部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以致引起大量工人失业,也不能够用来说明资本过剩,原因有两个:首先,国有企业以前就存在的隐性失业必然会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而慢慢释放出来,这只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实际上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却在不断地创造就业机会;其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外部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在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内部生产力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三,利率水平逐年下滑也不能用来说明资本的过剩。在中国经历了连续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利润率必然会随之下降,这只能说明中国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甚至在某些方面出现了“过剩经济”。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利率水平不断下降也是可以理解的。从根本上讲,中国的资本不是过剩而是不足。
中国真的存在劳动过剩吗?答案不是一个简单的肯定或者否定的问题。实际情况是,中国的人口数量虽然很多,但是真正高质量的人口却严重不足。这样出现的结果就是,一方面存在简单劳动的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存在人力资本的严重稀缺。
按照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对经济增长起显著作用的并不是简单劳动,而是人力资本。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国的实际情况是简单劳动过剩掩盖下的人力资本不足。所以我们不能够简单地把当前中国的一个宏观特征概括为劳动过剩,而实际上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却是人力资本的不足。当然,人力资本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我们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却也不能够立刻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这也是一个体制性的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是资本和劳动的双重压抑。正是这种双重的压抑导致了目前的增长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资本的压抑与政府的政策有一定的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体制性的问题。劳动的压抑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简单劳动长期受到的压抑,另一种是人力资本受到的压抑。人力资本的压抑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低下。中国的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人力资本浪费现象,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却不能够有效使用这些人才,使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为降低。稀缺的资源(资本和人力资本)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只会使得“短边效应”更为明显,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经济时评:资本与劳力尚未过剩
- 时间: 2002-09-18 08:08:47 作者: 皮建才 来源: 《国际金融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