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加工掣肘海南胡椒出口
  • 时间: 2002-09-19 09:02:54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
  • 9月中旬,我省今年首批胡椒出口新加坡。这批胡椒一共32包,16吨。据了解,接着还有第二、第三批胡椒在近日走出国门。这三批胡椒加起来共有102吨。有关人士认为,今年胡椒出口一个月即有100多吨,而去年全年出口只有76吨,今年算是开了个好头,走出了这两年来的低谷。然而,我省胡椒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胡椒品质并不差

    胡椒原产印度西高上山脉的热带雨林,早在二千年前已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已遍布亚、非、拉三大洲近20个国家。全世界植椒总面积约为18.67万公顷,年总产量约15万至17万吨。主要胡椒生产国为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和马来西亚,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世界植椒面积和总产量的90%。

    早在20世纪40年代,文昌县归侨就开始栽种胡椒,1951年又先后引种于琼海县和兴隆华侨农场,以后相继在农垦各个农场试种成功。目前我省胡椒种植遍及19个市县。近几年,我省胡椒单位面积产量平均为每亩100公斤左右。可以说,海南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胡椒产地,而在我省传统出口创汇产品中,胡椒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一些地区,种植胡椒已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一些市县农村中甚至流传这样的俗语:“一金二银三胡椒。”前几年,我省胡椒大批进入国际市场,且一直保持上升势头,出口量连年攀升。1998年,我省胡椒出口曾创下辉煌业绩,有近万吨的胡椒出口国外,换取了大量的外汇。

    海南胡椒之所以在胡椒出口中占有一席之位,关键在于海南胡椒的质量。衡量胡椒产品质量的指标包括胡椒籽粒大小、颜色、味道、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等。大部分指标在人为努力下,可以得到提高。部分指标是品种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主要的指标之一为胡椒碱含量。海南生产出来的胡椒,其胡椒碱含量大多数在5%一6%之间,基本上与世界胡椒主产国的胡椒碱含量一致。因此,海南生产出来的胡椒产品质量不低于世界胡椒主产国的产品质量。海南白胡椒因其质优、味辣在国际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

    加工质量堪忧

    然而,这两年,我省胡椒出口却一直徘徊不前,除了国际胡椒价格低迷带来的影响,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我省胡椒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太多,影响了出口。

    据海南检验检疫局有关人士介绍,我省出口的胡椒主要以白胡椒为主。把胡椒果加工去皮即为白胡椒。而浸泡去皮是加工白胡椒的传统工艺,但是,我省一些农户为了方便,一般用以浸泡胡椒的水多为不流动的死水,时间一久,就会发臭,致使加工出来的白胡椒产生异味,同时也影响白胡椒的色泽。

    记者近日在海南检验检疫局采访时,顺手打开检验人员递来的一袋报检出口的白胡椒样品,不料一股臭味扑鼻而来。检验人员说,这些胡椒就是拿死水浸泡出来的。

    据了解,在加工时,还有一些农户为了追求短期效益,在白胡椒还未晒干时就先收。白胡椒至少要暴晒10个小时才干水,但有些白胡椒晒不到2小时,就被农户出售。由于胡椒多用集装箱装运出口,在无通风条件的集装箱中,水分无法蒸发,致使水分含量超标的白胡椒容易发霉变质、腐臭。此外,白胡椒中掺入黑粒(未褪皮、皱皮果、未成熟果)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记者手中这袋散发臭味的白胡椒中,就有不少的黑粒。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白胡椒的质量和售价,而且还给出口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据知情人士透露,我省出口的胡椒由于加工粗糙,连三级的质量标准都达不到,只能算统级产品,出口价因此比东南亚的胡椒低得多。

    业内人士认为,世界主要胡椒生产国都很注重胡椒的加工质量,加入WTO后,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在日益激烈的胡椒出口竞争中,若再不重视胡椒的加工质量,我省的胡椒出口前途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