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影响世界经济走势的重要因素
  • 时间: 2003-01-15 07:53:12    作者: 姜跃春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点击:
  • 继美国“新经济泡沫”破灭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去年世界经济中除中国等几个为数不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维持较高的增长外,美日欧西方主要经济体经济基本处于不景气状态。世界经济走势将取决以下几个因素。

    一、美国经济能否阔步先行。2001年美欧日经济出现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首次同步下滑,导致世界经济除中国等少数发展中国家外基本陷入低迷状态。2002年西方经济主要经济体在进入底部之后出现了微弱反弹,但总体看仍然是较为艰难的一年。

    美欧日经济规模已经达到全球GDP中占70%的地位,三大主要经济体经济走势如何将直接对世界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美国经过10年新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使美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明显增加;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地位仍然没有改变,与欧日经济关系不仅更加紧张,而且其“传导”速度更加迅速。新经济和全球化的进展使美国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对世界经济都具有更加强大的“穿透力”。世纪之初三大经济体所以出现同步下降的一个主要外部原因就是由于美国经济下滑所致,因此,如果美国经济能够先于其他国家跨步先行,对世界经济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二、“通缩”状况能否得到缓解。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各大经济体普遍面临的问题是通货膨胀。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货紧缩大有取代通货膨胀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共同威胁之势。日本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起就开始出现通缩现象,1995年前后发展为较为严重的“通缩旋涡”。2002年3季度综合物价指数比上年同期下降2.4%,这已是该指数连续4年半的下降;到去年10月,日本的服务价格指数也已连续55个月下降。在欧美,尽管通货紧缩状况不像日本那样突出,但也不同程度地受到通货紧缩现象的困扰,去年第二季度美国非金融部门的物价缩减指数,比较去年同期也下降了0.6%;英国到去年10月份为止的一年中,零售价格指数仅相当1987年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从近年世界经济总体发展情况看,“通缩病”已不仅仅是发达国家个别存在的“疾患”,而且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向世界

    其他地区,特别是亚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蔓延。日本著名学者神原英资认为,“如果说20世纪是通货膨胀的时代,21世纪就是通货紧缩的时代”。因此,如何抑制通货紧缩的范围和强度将成为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高新产业能否再度创新。前年美国新经济泡沫破灭后,以IT产业为主体的新技术革命进入调整期。然而,调整并非意味终结,就信息技术而言,在世界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信息技术仍有相当的发展空间。高新技术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有资料显示,目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60%-80%是由科技进步推动的。当今世界,金融、信息、咨询等知识型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将大幅度增加,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将更为直接、更加迅速。其中,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关联度、感应度和催化度极强的产业,既催生新兴产业,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在尽早消化信息革命的泡沫,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也是决定世界经济走势的重要因素。

    四、金融市场能否止跌回升。自2000年美国股市进入熊市以来,连年持续下跌,去年,由于安然、世通等大公司的财务丑闻接连曝光,美国股市遭遇了15年来的最大挫折。美国的道指和纳指暴跌也造成世界其他股票市场剧烈动荡。西欧三大股市全面下挫,日本股市剧烈震荡。与最高纪录相比,美、欧股指今年的最高跌幅都在30%以上,东京股市更高达78%。国际金融市场的普遍暴跌与不断蔓延的通货紧缩相交织,不仅使消费者需求“底气”严重不足,也将使投资者对经济前景丧失信心。由于金融全球化的进展,金融市场的动向不仅是瞬间的也是全球性的。因此,2003年全球股市能否止跌回升将对未来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增长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