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农垦报》记者 陈彰 通讯员 郭文 欧阳安民报道 1999年,长征农场因为干胶减产幅度较大,直接造成经济指标无法完成,在垦区年度企业经营考核中被亮了“黄牌”。
面对“黄牌”,对当时才组建一年的新班子来说,是在意料之中的。干胶减产是造成经济指标无法完成的主要原因,然而,经济指标无法完成,难道就仅仅是干胶减产么?他们看到了,或日在干胶产品价格上扬企业经济效益很好的时候,许多矛盾都被掩盖了。当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以后,管理中的深层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因此,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进行改革,对不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解决企业管理的深层次问题,使企业有序运作,这才是治本的办法。
合理分流 精干队伍 高效行政
干部队伍冗员过多、人浮于事的现象,长征也不例外。1999年,根据省农垦总局党委的部署,长征农场开始削减干部队伍,按照上级的定编,机关干部的职数要减少46%以上,基层干部也要相应地压缩,这样的企业的管理费用才能降得下来。
在企业的所有工作中,干部裁员是最棘手的工作之一。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何况是几十人。
棘手工作如果公正操作,工作压力就会减轻,麻烦事就会减少。场党委把握好“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把选人用人工作放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进行。所有干部都要经过“个人申请、群众评议、组织批准”三关,最后才能获得上岗的“通行证”。
干部裁员工作在规范的程序中进行,谁去谁留都没有太大的悬念。结果机关干部由原来64人精简为34人,减幅为46.8%;基层单位的行政管理人员由188人减少为153人,减幅为18.6%。尔后又将一些职能相似的直属进行合并,行政管理人员再度减少。特别是会计结算中心的成立,使全场的业务干部由57人减少至44人,减幅为22.8%。一部分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干部相继退出岗位后,使长征农场的干部队伍的职数减少、平均年龄下降、文化程度和工作效率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分流冗员的另一个目标是场医院,这里人浮于事历来是人们议论的话题,在完成了干部队伍的减员之后,医院的改革也水到渠成了。农场将医院人员分流与把职工基本医疗制度改革以及医疗保险改革结合起来,提请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表决通过后才实施。农场按照医院专业人员的特点,采取考核、评议和竞争上岗的办法,共分流了29人。医院轻装之后,为走向市场独立运作创造了条件。尽管目前有些工作还需要完善,但医院的改革分流方向是毋庸置疑的。
加强劳动管理,清理混岗人员,是一项涉及面更广、工作量更大,也是管理潜力更大的工作。农场依照有关的法律规定,每年都进行一两次的整顿劳动纪律,清理违纪人员的活动。3年多来,共清理违纪混岗人员500多名。既维护了劳动纪律的严肃性,又保护了遵纪守法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让老实人不吃亏。
分流干部和清理劳力工作力度之大,在长征农场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由于操作规范,一举攻克了改革的难点,职工队伍更加精干了,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都得到了提高。
开源节流 量入为出 实现“双保”
人员分流,有利于降低成本。然而,胶价的大幅下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分流人员所产生的效果。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叶宗棋场长不得不摸着口袋花钱,点数指头过日子。
其实,精打细算,量入为出,是叶宗棋的一贯性格,特别是在非常时期更要坚持这一原则。为此,农场进一步强化了内控,非生产性的开支严格掌握,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的奢侈行为。过去,农场的招待费开支是一个热点话题,强化内控首先从这里开始。农场主要领导身体力行,坚持在执行所按标准接待上级来客,并规定非对口部门一律不允许作陪。基层单位的经费包干使用,把漏洞堵死。制度一实施,招待费由最多时的年开支达100万元,下降到目前年开支15万元左右。会计结算中心的创立,规范了资金的收支,刹住了虚报冒领、乱挂账、乱开支、建小金库的行为。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主要领导榜样的树立,使曾经一度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的奢侈行为,立马得到遏制。
遏此扬彼,是场长管家理财的又一策略。扬彼,就是该花的钱不能少。几年来对生产的投入却年年在增加,并适度提高第一线职工的劳动报酬和各级管理人员的待遇,做到月月按时发放工资,特别是高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及时足额到位。从而保证了职工队伍的稳定。
开源节流,涉及到各个层面。经过调查,农场还有一大批固定资产在闲置着,有些甚至在流失。一些现象的存在虽然由来已久,但并未引起人们的太多关注。例如公养的黄牛,头数越来越少,而投入却越来越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为此,农场果断作出决定,将公养尚存的430头黄牛以现金或以牛粪抵资的方式拍卖给职工私养,改变牛群的产权。此举不但收回了部分固定资产的投资,而且牛群与牛粪的数量成倍增长。农场由此获得启发,先后将场机关和直属单位的140多套住房出售给职工,收回资金100多万元;将原机运队的4辆胶轮车和4辆东风卡车转让给职工个人运营,收回资金10多万元;将小型水电站向社会公开竞标承包,此项年增收节支五六十万元;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一变,一些原来成为“包袱”的固定资产,全被盘活,农场也因此彻底切断了多条亏损源。
公开政务 规范购销 成本制胜
将企业经营的热点问题让职工知道,构建“阳光政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这是近年来长征农场领导层的一项重大举措。干胶产品销售和生产资料购买,是干部职工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为此,农场制订了一系列加强物资管理的规章制度,产品销售组成决策小组,并在党委的监督下进行;物资采购要货比三家,择优选用。从而保证卖出的卖得好价钱,买入的买得心舒畅。尔后还要将物资购销的对象、品种、数量、单价等通过“场务公开栏”公布,让广大干部职工对企业的经营有知情权。
“阳光政务”处处见“阳光”。记者在长征农场采访时,看到行政办公室公布的机关小汽车运行情况很是细致。上面标明各辆小汽车的所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汽油、维修费用等,月月清楚,一目了然。据说,过去小汽车一年的费用需要80多万元,现在只要20万元左右就可正常运转了。像机关小汽车运行情况公布的“十上墙”活动,在基层单位都全面开展。
各种加强内控措施的实施,自2000年以来三项经济指标全部按计划完成。2000年一举摘掉了“黄牌”,获得了扭亏增盈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优胜单位;2001年又上了一个台阶,被评省农垦总局评为良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长征农场终于走出了“山重水复”,迎来了“柳暗花明”。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直面深层 正源治本
- 时间: 2003-01-02 08:18:21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