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今年我国通货紧缩压力将小于2002年,物价水平有望止跌回升。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将微涨0.5%,商品零售物价在-0.2%至0.3%之间波动,生产资料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增长由负转正,但最高增幅不会超过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继续呈现正增长,预计增长1%左右,比2002年增幅有所提高。
报告分析说,低物价和高增长的背离成为困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再度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不久前召开的计划工作会议将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定为增长1%,也就是说今年居民消费价格不仅要由负转正,而且还要增长1个百分点,增幅高于2001年和2002年的水平。物价能否跃上新的台阶,实现预定增长目标对各级政府来说压力很大。虽然我国90%以上的商品价格放开管理,由市场供求关系自主决定,但国家各级政府仍对决定人民生活的少部分物价有调控权。为实现预定目标,2003年各级政府有可能在权限允许范围内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促使物价回升。
报告还认为,今年工业生产加速增长,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增大,有助于生产资料价格率先迅速回升,预计工业品出厂价格也将相应回升,最终将推动居民消费价格的上升,令全社会物价水平提高。另外,随着货币供应量和金融机构贷款量增加,货币金融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金融环境趋于宽松,也有利于物价的回升。特别是,今年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将明显高于去年,其主要原因包括:一是2002年消费需求的低基数有利于今年的高增长;二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热点十分突出,对2003年居民消费加快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三是2002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今年居民收入有望继续增加,将从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上支持和保证居民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报告同时指出,目前我国物价水平并没有随经济增长的加快而有所回升,这一方面受到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影响,如能源、原材料由供不应求的“瓶颈”约束转变为供应充裕,抑制了工业品价格上涨的源头;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导致技术含量高的消费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影响到物价总水平的下降;第三产业、服务业有涨价的需要,但受到本身发展速度减慢、居民收入减少、承受力减弱等因素的制约,涨价幅度有限。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世界经济大环境中,目前的低物价水平已成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表现。90年代后期,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速与国际市场接轨,国内的市场价格开始向国际市场价格复归,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外市场价格进一步接轨, 国际市场行情低迷状况比以前更快地传递到国内市场上来,抑制了国内市场价格的回升。可以说,近两年物价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是前些年物价上涨过快的合理复归。
综合各方面因素而言,今年我国通货紧缩压力将小于去年,物价有望一改近几年颓势,出现止跌回升,从而助推我国宏观经济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今年物价有望止跌回升
- 时间: 2003-01-27 08:30:36 作者: 方 岩 来源: 《证券时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