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下,如何尽快实现“四个一”目标,已经成为海南垦区职工谈论的重大命题。目标既然明确,怎样按期或者提前实现这一目标,则是对各级领导智慧的考验。记者认为,紧紧抓住种养业的拓展甚为重要,加工业也应该摆到发展的议程上来。
稍为研究珠江三角洲农民发家致富的过程,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奇特现象,即他们如今富甲天下,家有洋楼小汽车,银行有一笔不菲存款,几乎都缘于加工业或家庭小作坊的原始积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珠三角人领改革开放之风骚,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迅速掀起“来料加工”、“产品两头在外”的加工生产高潮,大部分农民“洗脚上田”,创办各式加工业,国内总产值年数十亿的乡镇比比皆是。
应该说,我垦区也不乏农产品加工业的成功者。东平农场胡椒制品厂自1982年开张至今,虽说路途艰险,但仍然坚守阵地,经营飘红。深层次分析,其秘诀有二:一是厂领导精打细算,善于拓宽市场,产品不只畅销全国各地,而且还由港商转销国外;二是坚持质量第一,打造“飘仙”品牌。从厂子创办以来,“飘仙”牌胡椒粉多次获得评比奖项,还进京展销,消费者有口皆碑。利用自然资源,加工独特商品也是提高经济收入的途径之一。譬如南海农场三区利用本地盛产青皮竹编织各种瓜菜包装筐年收入90多万元;该场五区六队编织越南帽年户均收入5000多元。由此可见,增加职工收入,加工业项目是不可小觑的门道。
当然,我们说必须重视加工业,并非提倡盲目上项目。创办大型加工业项目需要认真论证,而且要结合资源优势。不但要注意研究国内市场,防止重复建设,还要关注国际大市场的发展趋势,瞄准市场仍然存在的空间,进而占领市场。记者认为,应重视处理好如下几个问题:第一,从尚属空白的项目抓起,力求出奇创新。第二,各扬优势,以区域立业。垦区各地域自营经济产品不同,其他自然资源各异,无疑为发展各种加工业创造了条件。根据垦区各地域不同生产特点与地理环境差异,大体上划分加工或发展品类,有益于避免重复建设与内部倾轧。第三,小型为主,适度组合。凡事要脚踏实地,结合本单位本地区实际。国家投入还较乏力的项目,可考虑采取民营的办法加以补充。譬如无公害蔬菜等产品的加工及冷藏业,宜发动职工个体创办,或职工联户筹建。只要有利可图,富起来的职工是舍得下资本的。第四,坚持打造品牌,持之以恒。品牌是市场,是资本。要使加工业兴旺发达,品牌必不可少。加工业的创办从一开始就要牢固树立品牌观念,以质量抢占市场。同时,要挺得住市场风浪颠簸。上世纪90年代初,某农场依托盛产山兰米,曾酿造风味独特的山兰米酒,一度以“琼浆玉液”声誉占领市场,可惜由于抵不住市场冲击及管理不善诸原因而败走麦城,这一这一深刻教训我们应当牢记。
记者以为,实现“四个一”目标须调动各种积极手段。主产业须抓准,副产品亦须广收。就目前而论,加工业是垦区的弱项,这篇文章还有待有志者挥洒大手笔做强做大。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发展加工业不容忽视
- 时间: 2003-01-28 08:24:19 作者: 王锡鹏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