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调整产业结构 培育新兴产业
  • 时间: 2003-01-29 08:24:04    作者: 记者 易家凡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海南农垦地域辽阔,100多个企事业单位分布于海南全岛。地域的差异性和资源的丰富性,为海南农垦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了做强橡胶等传统产业,培育非胶农业等新兴产业,近年来,海南农垦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对产业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

    首先是对橡胶产业进行调整。橡胶是海南农垦的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也是最具优势的产业之一。为了将其做大做强,1998年以来,垦区根据东部台风多,橡胶受损严重和产量低等特点,提出并实施了橡胶向经营条件较好、台风影响较小、产量较高的中西部转移战略。几年来,对橡胶产业的投资从原来的全岛“开花”,重点向中西部转移。通过培育和引进新品种,新种植了37.78万亩高标准橡胶园,这些橡胶园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橡胶产业的转移,不但使国家的橡胶基地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而且使橡胶的产量在平均每年更新橡胶7万多亩的情况下,仍实现了干胶产量的稳步增长,2002年全垦区干胶产量突破22万吨,比上年增长6%。

    其次是对工业结构进行调整。工业在海南农垦的发展史上一直处于“短腿”状态,近年来,垦区紧紧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技术改造和新上项目,对工业布局和结构进行调整。抓好重点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先后投资3300多万元,对三叶制药厂有限公司进行GMP改造,并通过了国家GMP认证。投资2500万元对三亚木材厂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进行扩产,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12万立方米。启动橡胶原料的集中加工。采取股份制形式,先后新上了西部工业城乳胶厂、中部乌石乳胶厂、红林新胶厂等工业项目。同时,投资对一系列橡胶新产品进行研究和开发,八一总场负责研制和生产的子午线轮胎通过国家级鉴定,它代替了国外同类产品,成为我国军用飞机专用轮胎胶。这些新增的工业项目,有效地提高了橡胶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延长了橡胶的产业链,成为垦区经济强有的拉动力。2002年,全垦区完成工业产值29.7亿元和工业增加值6.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6%和7.9%,行业整体保持盈利态势。

    海南农垦在对橡胶布局和工业结构进行调整的同时,下大力气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非胶高效农业和养殖业。近年来,垦区在实施橡胶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加快发展非胶高效农业,并明确提出了用5至8年时间,使垦区每户职工家庭拥有一份产业、一幢楼房、一辆小车、一笔存款的“四个一”目标。为此,垦区先后扶持兴建起了花卉、荔枝、香蕉、红毛丹、胡椒、芒果等十大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和琼中地区的商品牛、商品猪、商品鸡养殖基地。到目前止,全垦区荔枝、芒果、香蕉、红毛丹、杨桃、大枣等热带水果的种植面积达50多万亩,南田“神泉神”芒果、金鼎实业“万嘉果牌”珍珠番石榴、脆蜜大枣已成为全省的知名水果品牌,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几年来,通过统一规划兴办基地,引进和培育种苗,农场出土地、职工出资金和劳力等形式,使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职工自营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目前,全垦区87.6%的职工参与了自营经济的发展,种植面积达到175万元,人均突破5亩,劳均自营经济纯收入已占职工总收入的50%以上,成为职工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非胶高效农业的发展,减轻了垦区的就业压力,使一大批职工从橡胶产业中转移出来,从事水果种植业、养殖业和运销业。有了一份产业的职工,安心农场工作,一部分职工因此走上了致富之路。南田农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芒果、反季节瓜菜等产业,使该场成为“全国优质芒果种植示范基地”,成为全国农垦扭亏增盈先进单位。贫穷的职工因此富了起来,许多职工一年收入几万元、十几万元,在全场,职工盖小洋楼达多幢。

    做强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有效地拓宽了产业领域,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了企业由亏转盈的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