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原有的“单位保障体制”已被打破,新的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制度缺位与其它问题交织在一起,增加了社会保障问题的严峻性。搞好社会保障已成为解决中国诸多问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中国财政部部长项怀诚日前表示,今年中国将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保障、改善人民生活等重点支出的保障力度,着力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
经过几年的改革,中国已形成了社会保障的基本框架。随着国有企业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保障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妥善解决城镇老龄人口社会保障的任务将更加繁重。
中国既有就业不足的问题,也有就业结构的突出矛盾。在中国工业化快速成长的特定时期,就业需求和就业供给之间的矛盾还会不断扩大。加上入世后竞争压力的加大,今后的就业压力不容忽视。从改善社会就业状况和扶助社会弱势人群的方面看,专家认为搞好社会保障是当前最迫切、最有效的办法。
项怀诚强调,今年要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认真实施税费减免等扶持再就业的各项财税政策,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继续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依法扩大社会保障资金的覆盖面,将长期亏损、停产、半停产困难企业符合条件的在岗职工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中央财政将继续增加相应的补助资金,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投入。
从一九九八年到二00二年,仅中央财政用于“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的支出就达到一千九百三十四亿元人民币,其中去年支出五百九十四亿元,是一九九八年的六倍多。
目前,全国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百分之九十九点八的能够按时足额领取基本生活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已增加到一千九百八十五万人。同时,还较大提高了各类生活保障对象的补助标准,保障了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
社会保障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有赖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又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支持。国内需求的持续增长,逐步改善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正在增强的经济发展活力,都将有利于今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持续增长的经济又将为财政支出的增加提供保障。
专家认为,随着社会保障体制的逐步改善,社会救济扶持体系的逐步发展,中国中低收入者的后顾之忧将逐步得到解决。财政在为中国“国计”做出贡献的同时,还会继续关爱中国“民生”。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经济观察:羊年的中国财政继续“关爱民生”
- 时间: 2003-01-07 08:34:05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中国新闻社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