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8月20日,西双版纳农垦分局上半年产胶58666.33吨,比历史上产胶最好的2002年同期增产干胶3218.49吨。今年在克服物候推迟、白粉病严重、干旱少雨等多种不利因素的情况下,有望再夺一个丰收年。
自1993年西双版纳农垦大面积亩产突破百公斤,居世界领先水平以来,连续10年雄踞世界领先水平。在被西方植胶权威列为“非常规植胶区”的西双版纳,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其奥妙究竟在哪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垦区各级狠抓这一指导思想的落实。建立健全了科技队伍。分局、各农场都建立了科委,主要行政领导亲自挂帅担任科委主任。农场、分场、割胶生产队都建立了植保、割胶技术辅导队伍,形成了层层抓科技的网络。同时各级科技机构中,都建立了科技达标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措施,利用经济杠杆将考核、达标情况同效益分配挂钩。
不断深化割制改革,大力推广各种适用科学技术,不断采用最新科研成果,运用到管理、生产的各个环节当中。1998年以来,全垦区相继在所辖十大农场推行了割制改革。即由过去的每两天割一刀改为四天割一刀,加涂乙烯利复方刺激剂,每个胶工割两个树位改为割四个树位。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降低了胶工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对橡胶树的割胶强度,节省了树皮,延长了橡胶树的经济寿命。同时,由于采用了当代生物技术的先进成果,用乙烯利涂封割面,大大提高了刀次产量,有效降低了各种病害。这场割制改革,在该垦区被称做一场“绿色革命”。
对橡胶树土壤进行营养诊断,合理施肥。他们对橡胶树的土壤成分进行化学分析,根据其养分含量,以及橡胶树的不同品系、不同区域,不同生长期所需养分比例,调整肥料的品种及数量。既确保橡胶树的高产稳产,又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减少雨冲胶,他们给橡胶树戴上了防雨帽、装上防雨帘。西双版纳割胶期间,多半时间属于雨季。不少时候胶工刚割完胶就下起雨来,形成雨冲胶的不利局面。
为了抓住胶树的有效排胶时间,普遍推广了戴头灯割胶技术。经过多年实践的经验发现,橡胶的最佳排胶时间在20摄氏度左右。当割改树位加大以后,胶工们往往在凌晨两点钟就戴着头灯上山割胶。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西双版纳垦区橡胶亩产世界领先秘密何在
- 时间: 2003-10-16 08:17:32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