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规划产能已超过一万辆 汽车产能真的过剩了
  • 时间: 2003-10-16 10:42:02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新华网    点击:
  • "十一"黄金周并未出现汽车销售的高峰,原因是长假期间新车无法办上牌手续。但是据一位汽车经销商说,每天看车、选车的人数明显超过平时周末,虽然销量并不高,但预订的人很多,估计长假后的一星期将出现一个汽车热销的小高峰。而且,这种销量上升的惯性很可能维持到今年年底。

      之前,有高盛、美林、毕马威等多家知名的咨询机构发布研究报告,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目前增速居全球之首,但最快将在两年后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同时统计显示,至8月末,14户汽车行业国家重点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上升幅度已达42.5%,而产销率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今年5月,国家信息中心的一份报告称,全国汽车产能已达550万辆以上,轿车产能已达250万辆以上,已大大高于市场容量,使产能过剩问题成为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此后国家发改委多次在公开场合对汽车投资过热表示担忧,但各地上汽车项目投资热情仍然有增无减。

      一边是人们高涨的购车热情,而另一边研究机构对汽车产能过剩的预警,以及权威部门对汽车投资热表示的担忧,无异于给火爆的车市泼了一盆冷水。

      生产商纷纷扩大产能

      高盛在其每两年一次的全球汽车工业报告中指出,未来中国汽车市场最大的风险就是产能过剩和价格大幅下降的问题。据高盛估计,到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总产能将达到690万辆,而销量估计难以超过220万辆。毕马威的报告称,预计今年中国轿车销量可达180万辆,产销量之间的差额将达90万辆,到2005年,将产生230万辆的产销差额。

      随着个人购车需求的增长,汽车制造商的应对之策自然就是增加产量,特别是增加轿车产量。一汽在建厂50周年纪念时宣布,2008年将把产量提高到207万辆;上汽宣布在2007年产量要突破100万辆;新近成立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2006年轿车产量就要达到22万辆;神龙与PSA扩大合资后产能也要增加到40万辆;东风悦达起亚生产40万辆;长安集团去年就宣布"三年再造一个长安"……

      不仅是这些排名前几位的大汽车企业,连其他的国内企业都在争抢市场份额。如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77%股份,拟在明年年初实现年产15万辆汽车;浙江的数家民企出资13亿元重组吉林江北机械厂,成立吉林通田汽车有限公司;家电业巨头美的投资20亿元整合云南汽车项目,计划建成整车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云南美的汽车工业城"等等。

      据业内人士估计,全国各地正在规划的汽车年生产能力已超过1000万辆,这些项目大部分在2006年前后达产。而即便今后几年我国汽车销量保持年增长率15%,到2006年也不过是600万辆的销量。从市场总量来看,的确是供大于求。

      产能与需求间的平衡

      从表面上看,库存增加、销量增长跟不上产能扩大,似乎市场已趋于饱和。但现在就说产能过剩还为时过早。应该说,目前的产量增加是建立在市场需求基础上的,而家庭收入的增长和汽车融资的发展,又是决定市场需求的两个重要方面。有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汽车消费者主要为户均年收入超过5.5万元的家庭,这部分家庭在全部城市家庭中所占比重为6.1%。我国发达地区的居民已经明显地进入了汽车社会,然而轿车普及率每千人还不到20辆。与不发达国家巴西的114辆、墨西哥的175辆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显然,国内汽车市场需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日前颁布实施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无疑又是一个利好。通用汽车相关人士表示,由于汽车企业在金融业务上的可操作范围放宽,使得他们能更方便地向经营商和售后服务店提供资金支持。有专家估计,综合几项因素,将给汽车降价让出5%的空间。

      目前的汽车供大于求,主要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无论是从个人购车的需求、受欢迎的各个档次车型,还是从竞争力强的企业的角度来看,都没有产生过剩的迹象。甚至像奇瑞QQ、凯越等车型,在部分汽车市场还出现付加急费也一车难求,或车身有刮痕照样有人按原价购买的场面。过剩的只是那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

      正视汽车投资热

      尽管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供大于求有利于优胜劣汰,重复建设有利于形成买方市场。但产能过剩将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这确是我们应正视的问题。

      据权威部门的报告,目前我国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已达100多家,全国有27个省(市)生产汽车,17个省(市)生产轿车,23个省(市)已建成轿车生产线。但这些企业中,年产量在5万辆以上的只有13家,1万辆以上的也就27家。为什么国家花大力气整治"散乱差"十几年,而那些小型汽车企业仍前仆后继呢?

      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汽车业平均利润率高达28.45%,远远高于国际上这一行业3%至5%的平均利润率,使得中国的汽车企业只要产量达到1万辆就能有钱赚。

      另一方面,汽车产业链长的特点能给地方经济带来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记得一位合资企业老总曾对记者说过,一辆汽车从生产到销售再到使用,全过程大约可以提供近千个工作岗位。正是由于汽车产业对就业及第三产业发展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得许多地方千方百计地把汽车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

      一些敏感的市场研究人员认为,政府部门近来频频吹风可能是为即将推出的新的汽车产业政策作铺垫。业内人士推断,管理层可能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不再审批新的整车项目,二是继续扶持大的汽车企业集团。还有人猜测,可能会采取限制贷款的手段加以干预。

      尽管汽车市场需求的发展空间很大,但还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能源、道路、环保等,另外还取决于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当前竞争日趋激烈前提下的投资风险。汽车产业的结构性调整也应该要动真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