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增发天胶进口配额20万吨―――沪胶影响几何
  • 时间: 2003-10-28 08:53:37    作者: 诤言    来源: 《证券时报》    点击:
  • 上周国家有关部门增发天胶进口配额20万吨,虽然作为政策性直接利空因素,致使沪胶涨势短暂遇阻而高位剧烈波动,但同时又作为间接利多因素,致使沪胶重新维持高位区域强势振荡整理。对此笔者分析认为,增发天胶进口配额,对沪胶直接利空作用较为有限,原因是增加天胶进口配额尚不能根本逆转国内胶市供需关系,而对沪胶间接利多作用则较强,同时对国际胶市直接利多因素较强。

    对国际胶市产生利多效应

    国内外胶市走势对比分析显示,在国内天胶增发20万吨进口配额政策出台后,沪胶以高位区域性剧烈震荡整理,代替技术性回调,作为市场对政策性直接利空因素的反应,近远期各合约期价于上周四呈现冲高遇阻回落,仅使原来涨幅有所缩减。又于上周五探低遇撑而回升,各合约跌幅也相对较小,且始终未出现深幅下跌的走势特征。本周一,又全线强势振荡整理,近远期各合约期价或创下最高收盘价记录,或创下合约最高价记录,显示上述政策性利空因素逐渐被市场消化吸收。沪胶对上述政策性利空因素产生较强的抗跌性,由此说明上述直接利空因素对沪胶的作用相对较弱。与此同时,国际胶市则出现大幅涨升走势特征。上周四,东京胶市近远期各合约期价大幅上涨5-6.7日元/公斤,近远期各合约全线向上突破150日元/公斤一线整数位;而上周五,近远期各合约除交割月10月合约收跌2.3日元/公斤外,其余合约全线上涨3.5-5日元/公斤,除交割月10月合约外,其余合约全线向上突破155日元/公斤;本周一则出现浅幅技术性回调走势。由此东京胶近远期合约全线大幅上涨、小幅回调的强势特征,即可视为国内增发天胶进口配额对国际胶市产生重大利多作用。

    不会导致进口胶供应过剩

    国内胶市供需关系已成为国际胶市供需关系一组成部分。今后两年之内,国内天胶进口政策将出现重大变化,即按照我国入世承诺,从2004年起将取消天胶进口配额,同时天胶经营权也将在入世3年内,即最迟2005年1月1日起放开,而近期增发天胶进口配额将缓解国内用胶需求消费旺盛所产生的压力。国际国内胶市供需关系对比分析显示,国内天胶产量为55万吨,需求消费量为170万吨,进口量超过100万吨,国际天胶产量为730万吨左右,天胶需求消费量为760万吨左右。国内天胶产量仅为国际天胶产量的7.5%,国内用胶需求消费量为国际用胶需求消费量的22.4%,由此国内天胶产量占国际天胶产量的比例较小,而国内用胶需求消费量占国际用胶需求消费量的比例较大,国内胶市供需缺口通过国际胶市得以弥补,虽然目前国内天胶进口依然采取进口配额制度,但事实上,由于进口配额内进口关税相对较低,而进口配额外进口关税相对较高,因此国内绝大部分天胶依然以配额内组织进口而得以完成。相对于前期85万吨进口配额规模而言,国内1-8月天胶进口量已达到77万吨,平均每月近10万吨,按照上述天胶进口规模推测,国内天胶进口量不但可能突破100万吨,而且可能达到110-120万吨较大规模,因此近期增发天胶进口配额20万吨,使国内天胶进口配额达到105万吨,仅能够满足国内对进口胶的大部分需求消费,也不会导致国内胶市进口胶供应过剩。

    将使国内天胶进口成本提高

    目前国际胶市已过产胶高峰期,泰国产区遭遇连续降雨不利气候影响,割胶作业遇阻,印尼产区气候渐趋寒冷,胶树出现落叶,胶汁缩减,产胶量也缩减。在此背景下,全球用胶需求依然旺盛,产胶商萌发渐趋浓厚的惜售心态,同时对出售远期订单表示谨慎和担忧。由此观之,国内增发的20万吨将难以在短期内完成。随着国内进口商对国际胶市产区现货胶源采购力度不断加强,产区胶市现货胶价将持续扬升,国内天胶进口成本也将随之而水涨船高。按照目前国际产区胶市现货胶价130-135美分/公斤计算,则国内完税进口成本为15909-16489元/吨,如果国际胶市产区现货胶价由于国内采购而继续上涨,则天胶进口成本也将在15900-16400元/吨基础上继续上涨。

    上所述,增发天胶进口配额对国内胶市、对沪胶利空作用受到需求消费旺盛的限制,而对国际胶市的利多却由于中国进口采购力度增强而较强,并使国内胶市进口成本提高,继而使沪胶技术性回调空间受到限制,总体强势得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