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进口配额变动致使胶价连锁反应
  • 时间: 2003-11-17 09:12:10    作者: 林幽谷    来源: 《中国证券时报》    点击:
  • 从近期的国内期货市场行情走势来看,尽管沪铜期货市场由于国际铜价出现剧烈上扬而吸引大多数的资金参与其中,但是作为去年乃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内期货市场的“明星”品种―――天然橡胶显得并不那么的安于现状,其主力合约的价格变动同样是剧烈异常的。沪胶期货市场主力合约0405合约从10月31日的高点历经短短的11个交易日即从17580元/吨下跌至14280元/吨,下跌的幅度达到3300元/吨或18.8%,下跌幅度不可谓不惊人。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致使国内天然橡胶期货市场的价格出现如此跌幅严重的行情?我们试图从以下的几个简单的方面对于此做出论述,因目前正值价格下跌至技术指标严重超卖之际,尽快地了解此波行情演绎的背后推动因素和原因无论是对于投机者还是对于套利交易商、生产商抑或是整个市场都是具备后市判断的参考意义的。

    表面因素:

    天胶市场资金逃逸

    从2003年年初开始,以美国纽约华尔街为首的全球金融市场便对于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在今年中的复苏乃至繁荣充满良好的预期,事实上,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的预期是非常准确和具备操作意义的,因美国第三季度GDP创下了近20年的最大跳涨幅度7.2%。

    全球经济的复苏必然首先带动的是大宗的工业品价格的扬升,例如是金属及其相关制品等,而大宗工业品价格的扬升同样也必然会吸引资金的介入,尤其是在目前美元兑全球其他各种主要货币出现严重贬值以及原先以美元作为保值的投资资金寻找新的保值品种之际。值得日后借鉴的是,全球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不可避免的会对于中国国内资金的流向形成指导作用,而同时期货市场本身沉淀资金的流动会对于场外资金的流入形成导向和辐射作用,在上述资金流动作用下,国内期货铜上的持仓量以及交易量突飞猛进,而橡胶市场上的资金量、持仓量以及交易量和年初相较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我们相信在价格达到相对的高位之后,橡胶市场上的多头获利资金就已经开始将资金逐步的撤离橡胶市场而流向其他商品市场,我们将这种资金流动引致的价格下跌行为归结为价格下跌的“表面因素”。

    深度因素:

    胶市“进口配额”的调整

    中国自加入WTO之后,将会逐步地按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承诺对于多个涉及到的行业做出一定的制度调整,对于国内的天然橡胶产业而言,"进口配额"的调整将是一个首当其冲的因素。(见背景资料)

    我们这里暂且不论来自加入WTO之后将兑现和履行的条款对于橡胶这个行业的未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尽管这种变化也将是非常显著的。我们在这里具体需要明了的是以上的种种将于未来发生的变化对于期货市场的影响。

    从期货市场的市场功能而言,“价格发现”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商品行业而言,制度和一些条款的变动对于行业的影响可能需要时间慢慢地加以体现,但是作为期货市场的价格而言,由于期货市场的特定经济理论学上的功能,因此和某种商品相关的期货市场价格的变动往往具备“预见性”和“敏感性”。现行的橡胶期货市场主力合约价格出现暴跌走势正是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对于利淡消息反应的体现,此乃其一。其二,在期货市场中,对于未来的预期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到真的“进口配额”放开的时候,市场将会发现需求也会同期出现上扬的态势从而会在相当程度之上抵消进口量增加的冲击,但是在某时某刻,尤其在价格处于相对的高位之后,市场对于来自供应方面的“利淡”消息将异常敏感,因此在“进口配额”将进行调整的消息刺激下,价格的暴跌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我们认为所有其它许许多多引致橡胶价格暴跌的因素都是以“进口配额”可能进行调整作为其对于价格影响力兑现的突破口的,因此我们将“进口配额”的变动归结为此次价格下跌的深度因素,而且这种变动对于市场的影响不会因为一次或者是两次的价格向上或者是向下能量的爆发就可以释放得了的。

    市场因素:

    胶价暴涨导致市场压力加重

    前一段时间之中的橡胶期货市场价格强力上涨吸引了众多的眼光,但是由于价格在理性回归之前其创下的高度已经非常可观,在这种背景下,对于交易商们而言无论是在国内的各个省份之间的套利行为和国内外的套利行为都是非常有利润的,因此我们看到了上海交易所注册仓库之中库存量的激烈攀升。截至11月14日的当周,沪胶的库存再度大幅增加并且突破15万吨,达到151105吨,而仓单数量也激增至138895吨。

    库存量和注册仓单数量的增加说明的是价格对于生产商们的吸引力度与日俱增,但是在前一段时间中价格开始调整之际,持仓量却没有再度的出现放大的局面。以上库存量增加和后续投资资金匮乏的矛盾表现到最后就会使得橡胶市场面临越来越重的交割压力,从而对于价格形成来自供应方面的压力。

    尽管交割压力对于价格的利空消息我们认为同样是通过“进口配额”对于价格的威慑力来加以体现的,但是交割压力的如何消化将成为橡胶市场中期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压力来源,投资人需要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进口配额”的可能变动是此次橡胶期货价格出现暴跌背后的推动因素。但是实际上对于中国国内的橡胶市场而言,如果一味地将目光锁定在“进口配额”的可能变动之上将有顾此失彼之嫌,毕竟从消费的层面来看,中国国内对于橡胶的消费数量因为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而在出现同比以及消费水平双增长的局面,从这个角度,等到除去“进口配额”因素之外的其他利淡因素都被市场消化之际,同样也将是价格从底部向上开始理性回归之时,而这种所谓的理性回归其背后的推动能量同样也是来自于“进口配额”的变动效应引致的。

    相关链接

    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的相关承诺,我国将最迟于2005年1月1日取消现行的400多个税号的非关税措施,包括配额、许可证和特定招标等措施,涉及产品包括汽车、机电产品、天然橡胶、彩色感光材料等。针对天然橡胶而言,非关税配额的取消时间是2004年。也就是说,从2004年1月1日起,天然橡胶的进口配额将可能被取消。同时,作为一直以来只能由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公司才能进口的指定经营产品,天然橡胶的经营权也将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起3年内放开,也就是说最晚2005年1月1日起中国将放开天然橡胶的进口经营权。

    另,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近期将增发总量20万吨的天然橡胶进口配额,其中一般贸易配额5万吨,加工贸易配额15万吨。配额的具体发放工作由国家商务部负责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