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2003年10月份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变动简析
  • 时间: 2003-11-18 09:02:35    作者: 郭培兴    来源: 商务部    点击:
  • 10月份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一路上扬,价格的总体水平较上月再见提高。据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每周编发的、综合反映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变化的“世界商品价格指数”(不含石油),如按美元计算,继上月上升2.9%后,l0月份平均较上月再升3.8%。同期,按英镑计算的路透社世界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继上月上升3.5%,10月份也再升2.8%。

    各类主要初级产品价格普见上升,尤以有色金属类商品价格升幅为大,全月平均较上月上升6.7%(按美元计算,下同):食品饮料类商品和农产品原料类商品价格分别上升3.3%和2.2%。如分别就各主要商品来看,则以大豆及石油、椰油、葵花籽油、棕榈油、镍、铅和棉花等价格上涨为烈,月份平均较上月分别涨逾10%,其中大豆及豆油价更各涨达l6.6%;其次,铜、锡、锌、菜籽油、原油和茶等价格各涨逾5%,天然橡胶、铝和蓖麻油等价格也分别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除初级产品外,一些主要工业制品如石脑油、乙烯、聚氯乙烯、冷轧卷(钢)板和棉纱、布等价格也各有上升,其中特别是乙烯价继上月上升27%,l0月份再升l0.5%。

    l0月份国际市场许多商品价格续有上升或出现转升,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是:

    一、一些产品的产量预计将有减少

    如据报道,由于受热浪和严重干旱影响,2003/04年度世界主要生产和出口国家美国大豆的产量预计较上年度剧减14.7%;由此还将影响到其豆油的供应,预计至该年度末,美国豆油的库存将因此降至仅相当于其年消费量的7.2%,或不到一个月的消费量,为13年多来的最低水平。近期主要生产国家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普降大雨,市场担心今年天然橡胶的收成将受影响,供应将再呈短缺,价格一度创达其6年来的最高记录。欧佩克国家9月下旬宣布将自11月1日起将生产配额日减90万桶,也使原油价格转跌为升。

    二、市场需求增长

    据报道,近期美国发布的一系列强劲经济增长数据如美国经济第二季度按年率计算增长7.2%,创19年来季度增长率新高等,增强了人们对美国经济复苏的信心,市场乐观气氛转浓,需求增长,导致世界有色金属价格普见上扬,其中镍价一度甚至更升达其13年来的最高价位,铜价也自l998年以来首次突破每吨2000美元大关。受大豆及豆油减产影响,市场近期对棕榈油、菜籽油和葵花籽油等一些食用植物油的需求加增,价格也各有较大幅度的上涨。

    三、原料或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半成品、成品或下游产品价格的提高

    如原油价格上涨带动一些石化产品如石脑油、汽油、乙烯和聚氯乙烯等价格上涨;镍和棉花等价格的上涨,对不锈钢和棉纱、布价格的上涨,也分别都有一定的影响。

    四、美元汇价继续走软

    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如按月平均计,美元对欧元和日元的汇价分别再降4.4%和5%,对英镑汇价也降4.2%。此种情况对世界有色金属类商品价格的上涨,反映尤为明显。

    10月份也有一些商品价格仍有下跌或出现转跌。如与上月比较,花生油、木材和可可等价格分别降逾l0%,咖啡、羊毛和糖等价格分别降逾5%,玉米、小麦等价恪也各有程度不同的下跌。这些商品价格的下跌,主要是由于产量预计将有增长,供应趋缓。如据报道,由于雨量适宜,气候条件较为有利,本年度主要生产国家塞内加尔花生的产量可望有所回增,加之印度和美国近期花生油的出口量也有增长,导致花生油价格有所回落。咖啡生产大国巴西近期雨水充沛,可能导致咖啡丰收,也使价格有所下跌。此外,一些特定因素如科特迪瓦取消对其可可出口收购的最低限价及澳大利亚元对美元汇价不断走高等,也各在不同程度上促使和影响着价格有所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