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沪胶:狂跌不止 短期仍将宽幅震荡
  • 时间: 2003-11-19 08:47:24    作者: 王康    来源: 金牛期货    点击:
  • 过去的约两周时间内,东京胶下跌幅度在10%左右,虽近日胶价反弹脱离谷底,但是其弱势市况并未见改观。与此同时,沪胶每吨下跌近3000元,跌幅更是达到17%左右,并且跌势仍未见明显企稳的迹象。彼时

    ,市场上弥漫着浓厚的矛盾气氛,后市将何去何从?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探求因果,并阐述个人对短期投资沪胶所持的操作思路。

    其一,此次内外期胶双双大幅下跌源于国际现货胶价的走低。在近期国际现货胶市,产胶区天气的好转,及现货商在历史高价位积极抛售、释放隐性库存拖累胶价走软。泰国RSS3号胶片FOB报价从1480美元/吨下滑至1280美元/吨,从价格下跌的幅度来看确实不容乐观。但是,市况显示胶价已有所回稳。个人认为从短期看,天胶主产国泰国目前还处于雨季,天气变幻莫测。另外有一点众所周知,天气状况好也改变不了全球胶市供不应求的大局面、天气不好将更加剧近40万吨供需缺口的放大。日前有贸易商称,泰国方面出口商在售价上已不愿再做出让步。从长期看,天胶增产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及三国橡胶组织保护胶价作用的存在,此前现货胶价下滑的利空作用已被市场消化。

    其二,关税下调的预期是沪胶弱于东京胶的主要原因。天胶进口关税问题是当前胶市存在的一个重要的不确定性因素,往年政府一般在10月份公布来年的天胶进口关税及配额政策,而今年至今在此问题上仍没有说法,于是乎市场对此事有颇多说法。沪胶在17000的高价位时市场出现对关税下调的担扰自然在情理之中,而从沪胶两周下跌近17%的幅度上看,市场对20%的天胶进口关税下调的预期确实存在。对于2/3以上依赖进口的国内天胶市场来说,关税大幅下调将降低进口成本,但同时将对国际胶价产生推动作用,因此,试图预测关税变动后的胶价水平是不准确的,就此问题笔者无意做过多敷述。

    其三,期货库存压力也是沪胶弱于东京胶的重要原因。从附图可以看出,以7月份为中轴,7月以前合约交割价与当时库存量的关系是:价格上升,库存上升,也就是两者周期有趋同性;8-10月份的情况也延续了这种趋势。11月13日库存上升至新高15万多吨,本月17日是最后交易日,估计交割价为14日当月合约的收市价13400元/吨。结合附图分析认为,价格上升趋势最终在库存上升至一定极值时转势下跌,因此,后市库存变化将对沪胶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附图一:

      交割月份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交割价(元/吨) 11640 12350 14540 10680 12990 13100 14800 13400*  当时的库存量(吨) 79550 96145 137495 130315 113636 124315 135780 151105

      标有*的为估计值

    其四,尽管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良好,近期国内商品价格走出几年来未见的上升趋势,宏观环境可谓强烈利好,但是橡胶消费市场近期出现一些利空因素。首先是耗胶的汽车行业,早在今年4月,有机构预测在未来3-5年中国新增汽车投资将超过千亿人民币,汽车产能过剩率将达至少80%以上。咨询机构毕马威日前也公布报告说,中国今年的汽车产量就已经达到270万辆,而预期销售量只有180万辆,将有50%过剩。预计到2005年,汽车产销量之间的差额将突破230万辆,过剩率达90%。最新的数据不幸也证实了上述观点,今年前7个月汽车产销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汽车存货由4月末的下降1.4%,转变为上升27.1%。其次,自2004年1月1日起实行的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内容显示,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将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据悉,轮胎出口退税率将由原来的15%降为13%。从附图二可以看出,去年我国轮胎出口额为121837.7万美元,交易额数目较大,出口退税率下调2个百分点将对国内天胶消费构成较大利空。

      附图二:我国轮胎进出口额

      年份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进口(万美元) 4826 4100 5660.9  出口(万美元) 106710 107987 121837.7

    综合分析认为,国内天胶消费在迅速增长的大趋势下也确实有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因此不应对消费领域有过实的期望;交易所的库存压力也不容忽视。考虑到国际现货价格有企稳迹象,东京胶价也率先反弹走出此波下跌的谷底水平,因此,建议投资者切不可犯追涨杀跌的错误。总之,在橡胶进口关税政策尚未明朗之前,以及沪胶盘面持仓量较小,故预计沪胶短期将走出宽幅震荡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