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份,经济景气整体上继续呈现出高位攀升的态势,卡斯特经济景气指数显示,当月一致合同指数为129.19,比上月又提高了1.27点。在国家有效宏观调控下,前阶段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部分行业投资增长偏快、信贷投放过多等过热苗头也得到了初步的遏制,依此趋势发展下去,全年经济增长速度很可能在8.6%以上。主要特点是:
投资增长偏快、消费增长偏慢的状况有所改善
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6%,比上月减慢3.9个百分点,与年初以来30%以上的高增长相比明显有所放慢。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猛的现象也有所缓解,其中冶金投资累计增速比上月回落10.4个百分点,纺织投资回落2.2个百分点,能源工业投资包括煤炭、石油、电力也回落了3.6个百分点。如果从当月投资增速看,回落幅度还要大得多。但机械、电子、轻工等的投资增长继续加快。新开工项目增势减缓,当月新开工项目比上月减少17.8%。
相对而言,消费在三季度初步摆脱非典阴影进入正常增长阶段后,10月份增长进一步加快,当月增长10.2%,是今年以来增长最快的月份,也是今年增长速度首次达到两位数的月份。其中城市和农村销售分别增长11.6%和7.7%,餐饮业增长17.6%。由于四季度投资占全年投资的比重较大,约占40%左右,投资减速和消费提速有利于改善全年投资消费比例不协调状况,有利于下阶段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信贷投放过多的局面得到初步控制
针对前三季度特别是上半年货币投放过多、信贷增加过猛等情况,下半年特别是9月份以来,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调控措施,包括加大对房地产贷款的管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强“窗口”指导等,应该说,其积极效应已经开始逐步显现。在三季度贷款多增态势开始减缓的基础上,10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仅增加616亿元,比前三季度平均每月增加贷款2700多亿元的水平相比明显减少,同时也是今年以来首次出现的贷款比去年同月少增的月份。
但要防止矫枉过正,注意避免两种倾向:一是防止收得过紧,造成部分商业银行和企业流动性资金短缺。前期资金已经投下去了,如果后续资金跟不上,很可能造成供血不足,造成较大比例的呆坏账。存款准备金率应当稳定一段时间,冷静观察,短期内不宜再次提高;二是防止一叫就松。前期贷款投放过多是事实,确实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调控,前期采取的措施应该坚持。从历史教训看,经常是存在问题调整尚未到位,由于各方面的压力被迫松动,结果是最终不得不采取伤筋动骨的大调整。
多数行业工业生产增长进一步加快,但汽车生产增速减缓
当月全国工业生产增长17.2%,比上月加快0.9个百分点,总体上呈现出继续加快增长的态势。
轻工产品生产增长的加快是拉动当月工业继续攀升的主导因素。当月轻工业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月加快了2.2个百分点,其中电冰箱、洗衣机、房间空调器分别增长16.4-98.9%,家用电热烘烤器具、电淋浴器、微波炉等分别增长50%以上。
重工业继续保持年初以来的快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8.4%,增速与上月持平。多数行业生产增长加快,其中电子通信设备比上月加快6.1个百分点,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加快5个百分点,冶金加快4.7个百分点。但汽车生产有所放慢,当月产量37.2万辆,同比增长21.4%,增速比上月回落了15.4个百分点。其中轿车产量16.8万辆,增长52%,较上月回落17.7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政策调整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去年高增长基数的基础上,10月份对外贸易呈现出增长进一步加快、贸易顺差显著扩大的格局。当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8.1%,比上月加快了2.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36.7%,加快5.4个百分点,出口额继上月突破400亿美元大关后,本月达到了409亿美元。进出口相抵,当月实现了57亿美元的大顺差,而前9个月累计实现的贸易顺差仅为91亿美元。去年我国出口增长的整体格局是逐季明显加快,1-4季度分别增长9.9%、17.7%、28.7%和30.5%,出口额也逐季明显增加,从1季度的647亿美元增加到4季度的930亿美元。
一般来说,今年下半年出口的增速应该有所减缓,但实际运行结果却是不降反升。我们认为,除了企业竞争力增强、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外,出口退税机制的调整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以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改革出口退税负担方式为主要内容的退税机制改革,采取的是以2003年为基数,不排除部分地方和企业抢在出口退税率下调之前多出口或者通过多出口做大2003年基数等情况,果真如此,则2004年的出口前景就不容乐观。
物价小幅回升,短期内出现明显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
尽管近几个月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包括粮食、肉禽、蛋等的价格出现了比较普遍的明显上涨,但从总体上看,价格仍比较平稳。
一是整体价格上涨幅度仍比较低,仍处在恢复性上涨阶段,居民消费价格10月当月上涨1.8%,1-10月累计上涨0.8%。
二是食品价格并未引领其他商品价格全面上扬。除食品价格外,多数商品价格仍基本平稳,有的还在继续下降。其中衣着下降1.8%,家庭设备用品下降2.4%,交通和通信下降2.5%。
三是粮食价格短期内出现明显上扬的可能性不大。尽管近几年粮食有所减产,但国家库存比较充裕,居民家庭存粮也较多,总体上粮食供求关系仍没有发生逆转,市场上粮食供应仍较丰富。
四是从宏观供给和需求的大环境看,尽管信贷、投资增长较快,但供给的扩张能力更快,各地大上项目的热情仍很高涨,而且,经过这些年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运行的环境特别是银行的风险责任意识比90年代初期有很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我们认为,下阶段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格局还会进一步强化,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是抑制物价上涨的一道坚固的闸门。
五是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基本结束,关税还将进一步下调,配额等非关税壁垒也行将取消,国外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会逐步更多地进入国内市场,进入千家万户,客观上会对国内相关产品价格起向下的打压作用。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经济景气继续攀升 宏观调控成效初显
- 时间: 2003-11-28 08:47:06 作者: 吴坚忠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