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随着沪胶持续上涨并迭创新高,短线震荡也渐趋剧烈,以至于昨日出现全线跌停走势。笔者分析认为,由于沪胶近远期各合约已处于中长期历史高位,因此对利空因素较为敏感,由此而引发空方主力资金增量资金扩仓拦截并沉重打压,致使近远期各合约期价技术性回调整理,并且修复调整进入超买区域的技术指标。
利空因素产生影响
目前影响沪胶走势的利空因素主要体现在政策性调控措施和库存、仓单压力不断加重。政策性利空调控措施频繁出台,其实质是在国内胶市产销区现货胶价和沪胶各合约期价处于历史高位区域,用胶行业处于经营盈利缩减甚至出现亏损的背景下,增加国产胶和进口胶现货供应,调控胶价,适度保护用胶行业利益,避免用胶行业亏损继续扩增不利局面出现。国储抛售3万吨进口储备胶,增加了胶源现货的供应量。国内增发天胶进口配额20万吨,导致国内天胶进口配额扩增至105万吨,相对于国内原来仅为85万吨的天胶进口配额而言,增幅达到20万吨,相对增幅达到23.5%,由此而导致国内胶市天胶供应由紧张显著趋于平衡甚至出现宽松,进口胶现货压力不断加重,并使国内胶市供需关系由供不应求向供需相对平衡方向转变,利空效应较为明显。
在上述两项政策性利空相继出台后不久,又传来了泰国向中国提出天胶贸易零关税的利空消息,虽然考虑到国内入世承诺和保护国内产胶商农垦的关系,导致年内进口关税下调可能性依然较小,但明年虽然进口关税下调的可能性将较大。且按照国内入世承诺,明年天胶进口关税可能由今年的20%较高水平显著下调至5%较低水平,下调幅度达到15个百分点。相对于目前国际产区胶市现货胶价140-145美分/公斤的较高价位,则下调幅度将达到0.15*(140-145)美分/公斤,即为1737-1799元/吨,由此而导致进口胶进口成本显著下调。在目前进口胶进口成本略为高于国内胶市产销区现货胶价和沪胶近远期各合约期价的背景下,进口胶进口成本显著下调,将可能逆转进口胶进口成本与国内胶市产销区胶价和沪胶近远期各合约期价的对比关系,即进口国胶进口国成本对国内胶市产销区胶市和沪胶近远期各合约期价的关系由升水逆转为贴水,国内胶市、沪胶期市也将由此而可能直接受到进口胶现货、进口胶注册仓单的冲击、压制作用。
库存和实盘压力沉重
沪胶库存量、注册仓单数量依然居高不下,且近期始终维持逐周递增趋势。沪胶近期合约期价对传统胶市产销区胶价呈现正向升水,并重新吸引现货胶源流入期市。截止10月30日,沪胶库存量达到141935吨近期较大值,较前期8月28日最小值111780吨增加30155吨,而10月30日沪胶注册仓单数量达到129565吨,较前期8月28日最小值104185吨增加25380吨。可见沪胶库存量、实盘量分别相对于8月底数据已出现较大幅度的恢复性增长,且距离沪胶6月中库存量、实盘量分别达到的142695吨、142030吨天量而言,分别相差760吨、12465吨,反映库存量已逐渐逼近前期库存量最大值,如果库存量继续增长,则本周或下周沪胶库存量很可能突破前期最大值而创下新高,而注册仓单数量则尚有继续增长空间,短期内突破前期最大值而创新高的可能性将较小。由此也意味着,目前沪胶部分主要合约期价已向上突破上半年主力合约RU306高点16195元/吨,并且大部分合约期价全线站稳17000元/吨一线高位,而沪胶所承受的库存压力、实盘压力也渐趋沉重。上调天胶交易保证金对沪胶产生整体中性影响。但由于空方期现套利资金可将标准注册仓单市值的80%抵押成交易保证金,由此而导致空方注册仓单,加重对期价打压作用的同时,又增 强其资金实力,由此库存量、注册仓单数量增加对期价将产生实盘和资金双重利空打压作用。
沪胶利空因素作用引发空方主力资金逢高扩仓拦截并打压。外围增量资金主动介入逢高沽空,并引发多头部分投机资金主动回吐。具体表现为近远期各合约持仓量近减远增。其中主力合约RU405持仓量则逐渐拓展,空方增量资金高位扩仓较为明显。
整体而言,利空因素作为政策性调控措施和实盘增加局部供需关系,则仅仅对国内胶市偏多的供需关系有所改变,但却无法根本逆转国际胶市偏多的供需关系,因此利空因素仅处于次要地位,仅能使沪胶短线深幅弱势回调。但笔者认为沪胶涨势难以逆转,相对低位企稳后将返身上行,重新延伸上涨趋势。因此,投资者操作上短线回避急剧下跌的交易风险,中线则宜把握逢低吸纳的良好时机。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上海期货:短线深调拓展中线涨升空间
- 时间: 2003-11-05 09:14:36 作者: 诤言 来源: 《中国证券时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