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建立和完善科技兴胶体系是实施大橡胶战略的根本要求
  • 时间: 2003-11-06 09:57:03    作者: 李建能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也强调,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垦区要在变幻无常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实施大橡胶战略不能只停留在念念不忘“海南农垦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而应扎扎实实地在提升海南农垦橡胶产业水平上下一番苦功,而提升橡胶产业水平关键靠科技。建立完善橡胶科技农业体系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基础性的庞大工程,必须从实、从新、从高要求抓起。

    (一)建立橡胶农技工程机制。采取四项举措:要制定橡胶农业科研长期和短期工作规划。明确课题项目,落实课题组织领导机构,安排专项经费,配置科研装备,确定攻关期限。注重抓落实,抓实效。要建立基地网络。总局应与农科院校联姻恢复办好橡胶科研中心基地,建立农垦局部的橡胶农业科技园,开发具有现代化特征的橡胶农业示范园区,让其真正办出成果。各农场要办好队级科技试验基地,建立形式多样的科普载体,逐级沟通交流科技信息,指导农技推广。要健全技工(包括胶工)的考核使用和初、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的考核晋级制度。实行胶工持证上岗,工程技术人员凭成果晋级提薪,调动其学技术、创成果的积极性。要创办农场橡胶农业技术学校。以职教中心为基地,采取短训方式培养初级技术人才,培训橡胶生产技术和经营业务,如抚管、割胶和植保等实用技术,改变胶工、技工和基层管理人员分散培训、考核把关不严、技术培训不系统的现状,做到农场集中培训,统一考核录用上岗。

    (二)建立人才战略机制。培养四个方面的人才:要建立总局“专家型”农业技术职能部门。形成内部橡胶开发,包括开荒定植,科学管养,割制政策研究和项目课题研究等功能设置齐全的关联机制,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使之成为垦区的专业权威部门,有力地指挥协调垦区橡胶生产。要造就农场和基层队“复合型”场长、队长。各农场场长或分管生产的副场长、生产科长、一线队长必须具备相关的橡胶农业专业知识学历和行政管理知识能力及其政治思想工作素质,以胜任本职工作。要用好农业专业学院、技校毕业和农场委培毕业的大中专“知识型”人才,充实农场机关相关部门、生产队相关岗位的技术力量,关心和支持他们工作,使他们成为农场橡胶生产的中坚力量和有生力量,使农场橡胶事业后继有人。要培养一支技术精良、思想合格、吃苦耐劳、敬岗爱业的“实用型”胶工队伍。农场采取积极有效的安置政策,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为他们切实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维护和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他们热爱本职岗位,遵守职业道德,甘愿扎根农场,为农场的橡胶事业做出贡献。

    (三)建立科技开发机制。抓好三个开发:要开发种子技术。种子技术是农业的源头产业,橡胶品种的开发要立足于提高抗风、防病能力和高产高材综合效益,明确主攻方向,采取引进和研发相结合,改良品种和改造环境相结合,突破橡胶优良品种繁育和引进品种改良的难题,达到提高单产,增加总量,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要开发割胶技术。在现行普遍推广的割胶制度改革中,把握好割胶频率、刺激用药浓度、排胶与割胶时间上的有机结合,多产胶与割好胶和安全有效割胶、胶树营养供需等环节,选择和实施割制,抓好管养割的综合配套,以最佳的技术争取最大化效益。要开发加工技术。以总局调整橡胶产品加工布局为前提,整合资源,创新优势,引进项目,创办一批有市场、高附加值的橡胶制品深加工生产线,改写农垦长期以来卖初产品的历史;以垦区现有子午线轮胎专用胶和航空轮胎专用胶生产线为基地,扩大规模,创新技术,实行指量生产、规模经营,缓解和逐步自力解决子午胶依赖进口的需求矛盾;以垦区今后形成的橡胶加工业布局为龙头,收编零星加工、粗犷经营的民营胶加工点(厂),提高橡胶初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能力,形成国产胶拳头产品,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建立新型的橡胶生产组织协调机制。构筑三大动力平台:以全民竞技推动。在传统的大生产组织或劳动竞赛形式上由以竞力为主转向以竞技为主,生产组织和竞赛活动内容要突出单位科技含量和劳动者的技能素质、报刊杂志能发挥和科学管理投入,以科技含量多少来考核先进生产力水平及衡量劳动者的基本业绩,界定劳动者的优劣,推动生产发展。以知识产权带动。垦区橡胶农业在种植、抚管、采胶、加工等科研方面已取得较大范围的成功和突破,有的还领先于世界产胶国。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可以通过国内交流,企业内部成果转化,检验效果,推广普及;对有专业发明革新和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奖,真正做到科技兴胶。以科研机构牵引拉动。科学无国界,农场应面向世界,面向社会,大力引进科研人才,引进科研成果,给橡胶农业插上科学的翅膀,使橡胶产业在科学栽培、优良品种、速生快长、高产稳产、防病防灾以及产品深加工等关键性生产环节和关键性技术领域有所变革和突破,籍此拉动橡胶产业的升级。

    (五)建立橡胶农业“绿箱”政策机制。做好三个完善:完善政策支持手段。为适应WTO规则、要求和范围,必须改变过去靠有限的货币(投资)支持橡胶农业的做法,实行政策支持橡胶农业,即通过国家公共政策提供的支持来确保橡胶农业消除生产和贸易扭曲行为。这样,农垦要争取国家通过一些机构向橡胶农业提供有关服务时所付出的政策性支出,从而保证橡胶农业“绿箱”政策到位,包括科研、科普、防疫等政策服务到位。完善橡胶农业基础设施。包括建立科研(实验)场所,建立职工技术培训基地,胶树生长环境达标,抗旱防讯设施,植保防病设施及人造防风林带,橡胶专用肥、专用农药的研制生产,等等。完善科技服务。建立“总局、农场、生产队”三级技术指导服务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搞好防治病虫害,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咨询服务,农业检测服务,技术交流服务等,这是“绿箱”政策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完善科技服务,使橡胶农业在有科学指导帮助的前提下,高质高效地发展。

    (作者系八一直属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