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2003年下半年我国天然橡胶库存压力将加大
  • 时间: 2003-11-07 09:31:34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点击:
  • 从有关部门获悉:近段时期以来,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库存急剧增加。10万吨的天然橡胶库存,比国家储备量还多。陈克新等分析了如此庞大的库存对于后市行情的影响。

    1 意味着2002年天然橡胶消费量必须向下修正

    按照原先的测算,2002年全国天然橡胶消费量约为160万吨。由于第4季度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上涨,出于降低成本的要求,橡胶制品企业相应减少了天然胶的使用比例,并且减少了新胶的购入,而尽可能地使用前期库存。这样,去年从产地运出的天然橡胶有一部分没有进入最终消费,而是被贸易商囤积起来,并有的向交易所交割仓库转移。根据新的数据重新测算,2002年全国天然胶消费量约为155万吨,比原先的测算数下调5万吨,下调的5万吨进入社会库存,并于2003年春节前后运抵交易所交割仓库,转为显性库存。

    2 意味着下半年现货压力将加大

    社会库存的增加,一方面减少了上年消费量,另一方面则增多了今年的资源可供量。因为期货交易所的10万吨天胶库存,不可能永远摆放在仓库内,最终要进入现货市场进行消化,这就相应加重下半年的现货压力。如果考虑到迟早会进入现货市场的10万吨期货库存,那么预计今年全年天然胶的国内资源量将会达到170万吨(其中产量58万吨左右,进口量100万吨或者更多,高于原先的预测数字)。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170万吨的资源供应压力,更多地要在下半年体现。按照一般估算,下半年的7-10月,4个月的国内上市新胶约为34万吨,将近全年产胶量的60%。这个时期,再加上10万吨以上的期货库胶“出笼”,对于季节性过剩的胶市更是雪上加霜。受其影响,上半年国为部分货源被赶入交割仓库,导致现货更为紧张,而造成的高于合理价位“溢价”,亦会由于上述货源重返市场,从而以低于合理价位的方式“溢出”。

    3 意味着期货市场压力大于现货市场

    如上所述,期货仓库中的天然胶最终要到现货市场中消化。但是,已经注册成仓单的货物进入现货市场进行销售,一般会受到以下条的制约:一是需要大买家大手笔地买入;二是有些买卖的成交,可以赊帐方式实现,难以马上获得货款,不适合急需现金的货主;三是已经制成仓单的天然胶运抵现货市场进行销售,不仅会遭遇付款风险,难以寻觅合适的买家,费时费力,而且还必须额外支付出库、吊装、运输等费用,增加销售成本,远不如在期货市场上抛售合算。受其影响,持有注册仓单的货主,除非迫不得已,将更愿意在期货市场上抛售。因此,一段时期内,期货市场面临的抛货压力要大于现货市场。

    4 意味着库存胶面临政策性贬值风险

    有人会说,买家接胶后,并不马上销售,而是囤积控制起来,等待11月份以后的新胶淡季或者是停割以后出手。这样做将会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货物利息和仓储费用不断增加,存放时间越久,包袱越重;二是面临2004年进口政策可能进行调整的不确定性。随着今年下半年的逐步增多。一般来说,进口配额增加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至于进口关税是否下调则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正式文件。但凡事都要有充分的准备,万一进口关税下调,那就会使得期货仓库中囤积胶遭遇很大的贬值风险。

    2003年前4个月,全国橡胶新增资源大幅增加,特别是天然橡胶进口量强劲增长。据初步统计和测算,1-4月份,全国橡胶新增资源131.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5%,新增加的资源量高达34万吨;同期消费需求增幅回落,据统计,1-4月份,全国轮胎外胎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3.3%,增长水平回落了4个多百分点。受其影响,今年3月份后橡胶市场呈现供大于求态势,社会库存增多,加上其他因素的作用,终于引发了市场价格的全面下跌。

    预计今后几个月内,橡胶新增资源将保持较高水平。需求方面则增长相对平缓,并由于受到非典型肺炎消极影响,一段时期内严重阻碍了交通运输,航空、汽车等交通量急剧减少,使得橡胶消费遭受打击。如2003年4月份,全国汽车产量仅同比增长19%,比上月回落了23个百分点;5月份的前5天,全国各客运量累计同比下降子67%。有关专家认为,非典型肺炎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主要在5、6月份体现,全年经济增长速度要比原先的预测数字减少0.5到1个百分点左右。如果这个预测准确,在这个大的格局之下,全年橡胶消费量也要相应下调。

    此外,受到非典型肺炎的打击,东南亚国家的旅游业,以及对美国的出口都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外汇收入能力的下降,使得东南亚等产胶国出售天然橡胶更为急迫,对于价位的调控能力相应减弱,这也加大了出口天然胶的市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