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2003年,国际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出现了多年未遇的大牛市行情,大连、上海、郑州国内三大期货市场全面活跃,行情异常火爆,成交量刷新了1995年创下的10万多亿元的历史最高水平。那么,在即将到来的2004年商品期货牛市能否持续?本版将从今日起就此进行前瞻性分析。
2003年,作为大宗生产资料和基础原材料的大豆、小麦、铜铝、天胶等国内主要商品期货品种,均走出了多年不遇的大牛市行情。商品期货市场的普涨,充分反映2003年中国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新轨道的现实。而中国经济未来运行方向和节奏,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内商品期货2004年的表现。
经济快速增长奠定牛市基础
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计将达到8.5%,市场普遍预期这种增长势头在2004年仍将持续。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得益于国家基本建设和民间投资加快,也正是如此,才导致一些基础商品出现紧缺。长期以来,一些大宗商品、基础原材料和部分能源产品,因为通货紧缩、国家计划控制、劳动力成本低等原因,价值被整个社会生产所低估。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新拐点出现后,这些商品供应因为生产能力无法迅速恢复而难以满足需求。而国内供应的短缺,也影响到国际市场,并带动国际同类基础商品价格飙升。
这次基础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与1993年通货膨胀背景下商品价格大涨情况不同,这从国内2003年消费价格指数平滑回升可见一斑。也就是说,2003年基础商品价格上涨,很大程度上是加工产品与基础原材料产品比价结构性调整。因此,基础商品价格上涨在2003年和可预见的2004年,具有合理性和持续性特点。中国商业联合会近日发布的“2004年中国消费品市场预测”报告指出,2004年国内物价将继续上升。由于我国粮食持续减产,粮食短缺将在2005年达到高峰。在未来两年内,粮食价格将会持续小幅上涨。
同时,有关方面也认为,当前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内在机制已形成:一是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加快,投资、消费需求增加,导致社会总需求进一步扩大,需求增长带动价格上涨成为主流;二是政府导向对价格上涨起推动作用,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西部大开发等长期支撑投资、消费增长;三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一些服务性消费和能源价格逐步提高。
经济政策变数困扰商品牛市
首先,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矛盾困扰商品牛市。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作用下,人民币国内存量会滚雪球般不断增多,通货膨胀也会逐步显山露水。也就是说,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存在,物价的“货币性”上涨就难以根本遏制,直至通货膨胀出现。一旦人民币真的实施升值,商品价格涨势将可能阶段性结束,甚至可能会出现暴跌。对于政府来说,如果一手稳定人民币,一手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就必须采取措施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可以预见的对商品价格构成显著影响的措施,就是提高商品进口量政策,包括可能出现的降低出口退税率、降低进口增值税,甚至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降低进口关税情况。当然,这些政策出现的前提是通货膨胀苗头已经非常明显。而衡量通货膨胀即将出现的社会现象一般包括,一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否会出现持续大幅上涨。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高于市场预期。尽管如此,由于食品价格上涨比重过大(食品价格上涨8.1%。),CPI显著上涨并不能够代表通货膨胀的到来。二是加工产品价格受基础商品价格上涨带动而出现大幅上涨。三是大中城市出现普遍抢购潮,抢购对象不仅包括食品,还包括生活用品等。
其次,央行前期缩紧银根政策的利空影响将在年初显现。为抑制房地产和基础工业投资快速增长的“局部过热”,6月份以来,人民银行出台了包括将银行准备金率由6%上调至7%、控制房地产信贷等宏观调控措施,以阻止贷币供应过快增长。到2003年底,这些政策的调控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中国人民银行12月10日发布的统计报告表明,11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514亿元;11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幅比上月低0.7个百分点,比今年最高时的8月份低1.3个百分点,已连续三个月下降。大部分国内外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央行前期缩紧银根的贷币供应调控政策已越过时滞期,正逐步发挥作用。由于贷款增长在10月份和11月份有所放缓,工业增加值增长阶段性高峰已经过去,预计此后数月将放缓至17-17.5%水平。货币供应趋紧对经济增长速度以及商品价格上涨的抑制作用,在2004年初将继续显现出来。
另外,央行货币新政策将在明年中后期支持经济增长。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12月10日决定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调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以下简称新政策)。新政策的出台,将在长期起到冲减前期缩紧银根对经济影响。提高贷款利率浮动上限,等于降低了众多中小企业贷款门槛,给众多原先无法取得贷款的民营和私营企业以更多正常融资机会,这无疑进一步扩大了金融进构放贷范围。另一方面,降低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利率,将激发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客户源,增加放贷数量。在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企业贷款数量将会在后期逐步恢复增长,这也使得商品牛市在2004年得以继续。需要注意的是,正如前期央行缩紧银根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直至2003年底才开始明显出现一样,央行新政策对经济影响也存在滞后期。
商品期货牛市振荡将加剧
宏观经济走向决定整个商品期货市场价格长期趋势,而货币政策又左右宏观经济走向。纵观2004年,央行已经出台的“先抑后扬”的货币政策,将先后抑制和支持经济增长步伐,从而使商品价格也出现先抑后扬的走势。而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等问题的变数存在,又给市场价格变化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初步预计,2004年初,由于央行前期紧缩银根,工业和投资增长进入减缓期,出于对经济形势的反映,基础商品价格仍将继续维持2003年11月上旬以来已经形成的振荡调整走势。此间市场可能会“炒作”人民币升值问题,并带动价格出现大幅振荡。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在央行新政策对经济刺激作用逐渐显现后,中国经济增长明年春季后仍将会再次出现加速,而商品价格牛市也有可能在明年三月份前后再次启动。此后,随着商品价格不断上扬,通货膨胀压力逐渐显现,人民币升值问题又会再一次提上商品市场的“议事日程”。()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2004年市场展望:经济向好引导商品期货走牛
- 时间: 2003-12-16 08:45:25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中证网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