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天胶牛势方兴未艾(下)
  • 时间: 2003-12-17 08:55:47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中国化工网    点击:
  • 展望2004年国内橡胶市场走势,笔者认为,在全球经济继续回升,天胶供求矛盾将持续存在的大环境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于橡胶进口政策的调整将对国际橡胶市场走势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消化前期库存压力以后,国内橡胶市场将重新回到牛势当中。因此,2004年橡胶市场将呈现振荡上行的走势。

      --全球橡胶市场供求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

      国际:天然橡胶是重要的战备物资,气候条件和地域限制使其只能在少数国家种植。据相关专家预测,2005年全球工业原料将普遍出现短缺,天然橡胶在产能没有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供给紧张将尤为突出。供给的增长幅度减少甚至于减产对价格的推动作用将是不言而喻的。有关预测表明,2004年橡胶的消费仍会快速增长,这将导致库存的进一步下降。进入21世纪,全球天胶消费、生产指数逐步走高,2002年达到八年来的最高值。2002年世界橡胶消费总量同比增加21.6万吨,达到1763万吨,增长1.2%,其中天胶消费量达711.9万吨,增长0.7%。1995~2002年,全球天胶消费增加值为135.2万吨,年平均增长3.35%,估计2003年将达735.75万吨。同期,全球天胶缓冲库存大幅下降。根据国际橡胶研究组织(IRSG)预测,1996年全球天胶库存量为185万吨,今年年初只有50万吨左右,仅为正常库存量的1/3,已接近极限,今年年底,这个缺口还将继续扩大。这意味着未来天然橡胶的价格至少会维持在目前的水平,或者更高。目前天胶消费需求依然集中于中、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全球经济复苏逐渐明朗的前景显示,2004年天胶需求将至少保持平稳增长,其增幅将继续高于产量的增幅。

      天胶产量方面,天胶从幼林到长成割胶通常需要7年时间,因此其产量不可能在短期内因市场需求做出快速的调整。就目前国际主产区的现实状况来看,今后3-5年,基本不存在天胶产量大幅增加的可能。由于目前天胶市场已转化为整体性的供不应求,2004年天胶市场世界范围内的供求紧张的局面仍将维

    持。

      国内:我国经济不断走好为橡胶工业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橡胶工业的年增长速度约为5%-7%,2005年橡胶的总消耗量将达245万吨,其中天胶所占比率为47%,为115万吨;轮胎的耗胶量约为125万吨。2010年,橡胶的总消耗量为295万吨,其中天胶的消耗量为133万吨,增长45%;轮胎的耗胶量为160万吨。

      总之,随着2004年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天胶消费将大幅增长。在产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全球橡胶库存将持续下降,天胶供需矛盾将越来越明显。从长远来看,国际国内天胶市场将长期维持供小于求的基本状况,后市天胶价格仍有望出现上涨。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政策变化支持天胶市场繁荣发展

      1、我国天然橡胶的进口配额明年起取消

      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关议定书中的承诺,我国将最迟于2005年1月1日取消现行的400多个税号的非关税措施,包括配额、许可证和特定招标等措施,涉及的产品包括汽车、机电产品、天然橡胶、彩色感光材料等。对于天胶而言,非关税配额的取消时间是2004年,即明年1月1日起,天胶的进口配额将被取消。同时,作为一直以来只能由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公司才能进口的指定经营产品,天胶的经营权也将在加入世贸组织起3年内放开,也就是说最迟在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将放开天胶的进口经营权。而在2004年天胶进口配额取消后到经营权放开间的一年过渡期里,按照有关部门以往针对这种情况的管理办法,预计2004年天胶进口将采取登记制管理,已有进口经营权的公司按照进口数量到国家主管机关登记即可进口。由此我们相信,明、后两年由于我国取消天胶进口配额和放开进口经营权,国产橡胶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随着我国取消天胶进口配额和放开进口经营权措施的实行,今后两年将出现天胶进口量大幅增加的局面。加上今年年底前国家对国内企业获得进出口贸易经营权的放开,更多的生产企业将可以进口橡胶。短时间内国产橡胶将面临进口胶大量涌入的冲击,但从长远的角度看,由于国内市场对橡胶的需求持续增长以及产胶国自身消费和产量的局限,天胶进口量的增加将不会对我国橡胶市场形成长期的压力,暂时波动后,国内橡胶市场将重新纳入正常的运行轨道。

      2、明年的橡胶进口关税不会调低

      我国橡胶进口关税在前些年虽然名义税率较高,但实际税率为5%。2001年国家把实际税率提高到12%。目前20%的进口关税,是原国家外经贸部在入世第一轮谈判中确定下来的。而在以后的谈判中由于中国入世谈判的对象主要是美国、英国、欧盟和日本,一般来说对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一些产胶国的要求考虑不是很多,因此对橡胶降税的可能性不大。根据中国政府的入世承

    诺,2004年中国农产品关税水平总体降至17%左右,天然橡胶关税面临的下调压力并不是很大。同时,考虑到橡胶农垦集中在海南、云南两省,也是全国国有企业负担和农民负担最重的地方,加上其他历史形成的因素,国家仍然会采取措施保护这一部分人的利益,在政策确定上也还会尽可能向农垦利益倾斜。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大面积种植天然橡胶以来,一直把天然橡胶列为重要的农产品和战略物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国家仍然坚持对国产天然橡胶采取保护扶持的方针。在加入WTO的农业协议中,把天然橡胶进口的关税列为高序列,进口关税统一定为20%,在过渡期仍然实行进口计划配额制度。加入世贸后,天然橡胶关税名义上由25%降至20%,实际上天然橡胶进口税率较前期不降反升,国家对天然橡胶行业的保护性政策倾向非常明显。

      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中国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问题。2003年6月18日,中国政府和泰国政府签署协议,双方从今年10月1日起,实现蔬菜和水果产品贸易的零关税。中泰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提前实现蔬菜、水果的零关税,目的是加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但在两国政府就协议涉及的蔬菜和水果共188项产品实施零关税的同时,关于天然橡胶关税问题由于天然橡胶被列入特殊品种而根本未见涉及。在上月泰国商业部官员称,中泰间渔产品、食品、奶酪品等农产品的关税明年将降至零,其他各行业的进口关税将在7年后予以取消。也就是说中国同东盟在天然橡胶这个品种上的自由贸易在未来几年内还不会被提到议事日程上。

      在全球天然橡胶需求上涨而产胶国供应存在明显缺口的今天,下调橡胶进口关税不但起不到降低橡胶进口成本的作用,相反国内庞大的购买力将推动产胶国价格大幅上涨,从而抵消掉关税下调的优势。因此短期内我国橡胶关税应该不会有大的改变。

      3、国储胶轮换对市场的影响是短期性的

      今年的几次国储胶的抛售对橡胶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需要说明的是国家储备局抛售天然橡胶的性质属于国家橡胶储备的轮换。从时机上看国家抛售国储胶有平抑当时橡胶价格上涨速度过猛过快的想法,但其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库存轮换的形式在引进新胶的同时轮换陈胶。众所周知,天然橡胶是重要的战略性物资,同时其又是有一定存储期限的工业原料。因此通过轮换来保证橡胶储备的质量是国家储备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在国际反恐斗争日趋白热化的大环境下,指望国家大量抛售储备胶来平抑市场是不现实的。相反今年的抛售势必导致国储局通过各种渠道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战略性采购,从而拉动国际市场行情的上涨,进一步抵消其在国内进行库存胶抛售所带来的利空影响。而且国储胶基于其存储时间和质量的限制,将会直接作为生产原料进入企业,而不是市场上所谣传的那样,国储胶会在抛售之后流入期货市场,从而加大库存的压力。因此,通过国储抛胶来抑制橡胶期货市场的上涨,作用只能是暂时的和有限的。

      --后市将围绕国内橡胶库存的消化而展开行情

      截止12月4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天胶可交割数量高达141697吨。而根据业内专家评估,11月下旬国内主产区海南、云南结转库存已经在连续近一个的停滞销售之后达到年度高峰,海南目前积压3万吨库存,云南积压了2万

    吨,加上临近停割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估计2003年整个国内产区的结转库存将达到7万吨左右的水平。目前积压在期货仓库中这14万吨的期货库存,加上本年度7万吨的现货结转库存,基本上可预测本年度整个天然橡胶市场的结转库存总量将高达22万吨。这一数量大体相当于国内产区一年产量的1/2。在这22万吨现货库存压力面前,天然橡胶行情势必要承受巨大压力。橡胶市场的走势也将围绕着这部分库存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目前,厂家的天胶库存可以维持1个月左右不采购现货,而我国的停割期将近5个月,如果用胶企业大规模采购开始,这部分库存仅相当于我国用胶企业一个月的消费量,应该不会对市场造成无法消化的压力。随着胶价得到下游用胶企业的逐步认同,新一轮由消费需求带动的购买力也将形成并对橡胶市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