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标准化,海南农业当务之急
  • 时间: 2003-12-09 08:51:16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
  • 在世界贸易日趋自由化的今天,技术性壁垒正成各国限制外国产品进口的主要手段。

    “合法武器”

    据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世界贸易组织有29个独立的协议,其中,有关农业标准的协议2个,允许各成员国采取技术性措施,保护人类、动物和植物安全。同时两个协定规定,国际农产品贸易的质量安全检定或动植物检疫都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准则,但在实施过程中,各成员国特别是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以保护人类、动物和植物安全为由,以技术标准为手段,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禁止国外农产品的进口,保护国内市场。

    如日本,不断扩大农产品残留检测项目,提高产品检测质量标准,限制国外农产品的进口。日本大米的检验,2001年之前农药残检测项目是116项,到了2002年6月,增加到了123项,而今年9月,又进一步增加到129项,有选择、有目的地阻止国外大米冲击日本市场。

    在这种潮流下,只有按照进口国或国际的标准组织农业生产,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我省某场猪从1998年开始,按香港特区政府的要求和国家质监总局的规定,推行卫生注册制度,实施标准化的产品监控,使出口合格率连续6年达到 100%,持续稳定向香港出口,效益年年增长,获益匪浅。

    有关专家指出,技术性的贸易壁垒不仅存在国与国之间,如今,就是在国内各省市之间、地区之间也存在,以各种技术标准为手段,限制外地产品的进入。目前,海南农产品在农药残留等方面,也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市场限制。只有大力推进我省农产品的标准化,才能促进海南农产品持续、健康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

    严重滞后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省农业标准化才刚刚起步,农业产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差距十分明显。从1991年制定第一个标准到今年8月,我省一共才完成35个标准。到目前,我省仅有2个农产品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关专家指出,目前我省的农业标准化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我省热带高效农业发展,以及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化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

    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我省农业标准化工作滞后的原因在于,农业标准化的意识和知识没有普及,农业标准化工作缺乏统一规划,重点不突出,制订的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衔接不够,对标准实施的监督力度不够,技术手段落后,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农业标准监测体系。

    专家呼吁,农业标准化是转变传统农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切切实实下大力气制定完备的农产品地方标准体系,我省的农产品,尤其是一些特色农产品,才能在“洋货”和“绿色壁垒”面前从容不迫,底气十足。

    奋起直追

    标准化,是海南农业再上新台阶、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这已经成为省政府有关部门的共识。有关负责人指出,在全国农业标准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海南不能再坐失时机。近日,省质监局、省农业厅、省海洋渔业厅等部门联合制定了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实施方案,提出要围绕海南优质、特色、高效农副产品制定相应质量标准,并形成与其相配套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标准体系,力争在“十五”期末,我省主要农产品标准覆盖率达85%以上。

    实施方案提出了我省农业标准化的三大举措:

    以农产品质量标准为核心,加快全省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近两年内,计划安排制订农业地方标准100项,2004年和2005年度分别完成制订地方标准50项。其中,渔业地方标准19项,林业地方标准13项,农业地方标准 37项,农产品有关检测标准12项,农产品原产地域保护方面地方标准19项。

    加强农业标准推广体系的建设,强化对农业标准的实施。有关部门决定,要帮助和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组织标准化生产,建立一支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农业标准推广实施队伍。从2004年起,全省确定50家农业企业作为实施农业标准的试点企业,分批次、分阶段培训1000名龙头企业标准化人员。同时,全省计划建立1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对农产品实施综合标准管理。

    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和农产品的认证。计划截止2004年底,全省组织300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