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出效益,这是近年来海南农垦的企业经营者们体会最深刻的。尤其是近两年来,在自然灾害频繁,橡胶价格跌至历史最低点,各企业出现了经营性困难,但整个垦区队伍没乱、职工没散、生产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各企业紧紧扭住管理这个“牛鼻子”,使管理成本大大下降,才渡过经济难关,这也是海南农垦近年来坚持调整管理结构,建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的结果。
精简管理机构,转变管理职能。非生产性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过多,不但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还会减缓或障碍企业的发展步伐。自1998年以来,海南农垦积极实施从农场到总局机关的精简管理机构、转变管理职能的改革。新设置的管理机构尽量与市场对接,强调以服务功能为主,而管理人员则通过双向选择,实行竞争上岗,对富余人员进行转岗分流。一些农场对队一级管理机构也进行了一人多岗式的改革,对非生产性的管理机构比如基建、学校、医院等管理机构和人员进行了压缩分流,使基层单位的管理人员和非生产性人员大为减少。与此同时,垦区还先后在西联、三道等8家企业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建立起了“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管理机制。近几年来,垦区通过改革,精简管理人员和剥离非生产人员达5000多人,每年减少管理费用4000多万元。管理机构的压缩和非生产性人员的精简,使企业的管理成本大大下降,目前,每吨橡胶的综合成本已从最高时的1.39万元下降到8600元,大大提高了橡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用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水平。为了提高橡胶的管理水平,近年来,垦区坚持以科技为依托,其实施橡胶割制改革,从原来的两天一刀到三天一刀,发展到了目前的四天一刀,部分农场已进行五天一刀试验。新割制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橡胶的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胶工人均割株由过去的370株提高到1000株左右,胶工由过去的14万多人减少到6万人左右,胶工人均产胶由过去的1.13吨提高到3.3吨。全员劳动生产率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胶工人数的减少也大大节约了劳动成本和管理成本。橡胶割制改革的实施,是一个胶工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之举。
橡胶产品一直是海南农垦的主导产品,也是经济命脉。为了加强橡胶产品销售的管理,增强产品销售过程的透明度。2001年5月,垦区借助电子商务这一先进的科技手段,成立了海南农垦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了橡胶产品网上交易,实行竞价销售,无论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只要通过Internet进入海南农垦电子商务交易中心网站,就可购买海南农垦的橡胶产品。这一先进的销售手段,不但杜绝了橡胶产品销售中的不正之风,减少了产品销售中的风险,而且还能在产品销售中发现价格、引发竞争和激活市场,减少各场因信息不灵造成销售价格差异过大所带来的损失。自2001年5月橡胶产品实行网上销售到2002年12月31日止,已通过网上销售橡胶37.9万多吨,销售金额30.67亿元。通过网上竞价,使农场增收1423万多元。
运用会计电算化,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近年来,海南农垦致力于用现代会计电算化技术,改造传统财务记帐方式,使过去那种繁琐繁重、工作效益低下的局面得到改观。目前,全垦区的企事业单位均配备了电脑,90%以上的单位配备了财务软件,80%以上的单位使用了财务软件,20多个单位使用了局域网络化,许多企业成立了会计结算中心。会计电算化大大提高了垦区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结算的速度、准确性大大提高,而从业人员却大大减少。过去一个农场的每个基层单位都要配备一名会计,几十个单位就需要几十个会计,而成立会计结算中心后,一个企业只需要几名会计、大的农场十几名就足够了,减员增效的目的得以实现。
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改造传统的管理办法,不但使整个垦区的管理水平得以提升,而且有效地堵住了管理漏洞,降低了管理成本,真正实现了管理出成果、管理出效益。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调整管理结构 提升管理水平
- 时间: 2003-02-17 08:24:55 作者: 易家凡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