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8日,海南农垦标#1胶平均售价达到每吨14005元。这个价位比去年每吨8806元的平均价格上涨了59.04%,与2001年每吨6963元的平均价格相比,翻了一倍还多。
胶价缘何高升?它又为海南农垦带来了什么?
步步高升近一年
海南农垦的好日子开始于去年5月28日,从那时起,农垦天然橡胶的价格就一路走高,拉出了一条不断向上的大阳线。
不妨回顾一下近一年来农垦胶价步步高升的历史:
2001年12月18日,农垦胶价跌至历史最低点,每吨平均价格只有6150元。由于胶价太低,垦区各农场举步维艰;
此后,胶价一直徘徊于7000元上下,直至去年5月28日,当天农垦胶价一举突破 8000元关口,扭转了自1997年5月以来天然橡胶价格持续走低的不利局面;
随后,农垦胶价一路高歌猛进,6月10日,突破9000元关口;8月20日,突破万元大关,此后在万元价位维持了4个多月;
今年1月2日、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农垦胶价平均每吨为10892元,第二日就突破了11000元;1月10日,又突破12000元;2月13日,再突破13000元;
2月17日,农垦标#1胶平均价突破每吨 14000元,最高达到每吨14089元,这是自 1996年5月以来的历史最高价。
天然橡胶在现货市场持续攀升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的表现同样日趋火爆。今年2月13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期货一度全线涨停,所有合约都创出新高。
国际因素是动力
虽然目前正处于停割期,天然橡胶供应量偏紧是造成其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海南农垦资深人士分析认为,近一年来国际大环境的变化才是拉动胶价不断扬高的主因。
去年8月8日,世界天然橡胶市场爆发一场“地震”,世界三大产胶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签署协议,正式成立“国际三方橡胶集团”。
泰国、印尼、马来西亚2001年天然橡胶产量分别为228.4万吨、157.7万吨和54.7万吨,约占全球天然橡胶年总产量的70%。从 1997年开始的胶价暴跌使三国深受其害。马来西亚原来橡胶产量全球第一,由于胶价低迷,被迫大量砍伐橡胶树改种油棕,国际排名由第一退至第四。泰国橡胶种植规模达7500万亩,过低的胶价使胶农无力加强投入和管理,造成不少胶园提前报废。
正是为了扭转被动局面,三国成立了国际三方橡胶集团,联手托市,维护产胶国的利益。
三国的强强联手立即产生了效果。据悉,三国集团原先的预想是使天然橡胶的底价达到每吨1000美元,结果该目标很快就得以实现。
我国国产橡胶的价格从1994年开始就逐渐同国际市场接轨,因此国际市场的这一重大变化也使农垦顺风受益。
同时,去年年底以来,海湾局势动荡,导致石油价格上涨,其下游产品合成橡胶成本也相应上涨,而合成橡胶是天然橡胶的替代产品,价格互相影响,因此可以说,国际形势的最新发展又为天然橡胶价格绑上了一枚“助推器”,这也是农垦胶价近期得以突破14000元大关的直接动力。
成本、人才不利长远
海南农垦是我国天然橡胶的主产区,经过50余年的建设,现在已拥有橡胶种植面积370多万亩,其中产胶面积290万亩,年产干胶20余万吨,占全国天然橡胶产量的一半以上,奠定了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地位。
胶价持续上涨使海南农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去年依靠橡胶主业,海南垦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4.11亿元,同比增长11.5%,实现利润1.2亿元,比上年减亏增盈3亿元,一举跃出了1998年以来长期亏损的泥潭。
日子虽然好过了,但是是否到了弹冠相庆的时候呢?农垦很多人都认识到,农垦长期积累的危机并没有因为胶价上涨而自动解决,而是被暂时掩盖了起来。
据了解,目前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主要产胶国的干胶生产成本每吨约合人民币5478―5810元,也就是说,我国的天然橡胶产区只有将成本控制在5500元上下,在国际上才有竞争力。
据了解,海南农垦的直接成本每吨只有5202元,与国外不相上下,但是由于承担了大量与生产无关的社会性成本摊派,使得海南垦区的总成本达到了9208元,不仅无力与进口橡胶竞争,即便是胶价上涨,从中的获益也远低于国外橡胶产区。
海南农垦总局农林处处长吴嘉涟说,近年来各大农场人才普遍流失,不仅高素质的科研人员留不住,就是技术过硬的胶工也相当紧缺,使农垦经济长远发展乏力。他认为,垦区的经营管理体制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今年是农垦改革的重要一年,从这个角度看,目前胶价的上涨给农垦带来的最大益处应该是,为农垦改革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外部环境,“顺风好驶船”,抓住机遇的海南农垦必定前途无量。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垦区改革应顺势而上
- 时间: 2003-02-19 08:56:47 作者: 祁海宁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