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51家轮胎企业的统计,2002年1-9月我国综合外胎产量6914万条,同比增长10.54%。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公路运输优势凸显,子午线轮胎的优越性被消费者认同。2002年前三季度子午线轮胎产量2536万条,同比增长14.28%,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产量达到436.8万条,更是同比增长60.72%。1-9月轮胎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1.66亿元,同比增长23.28%,其中子午线轮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5%;企业应收帐款77.39亿元,同比下降7.02%;出口形势继续看好,1-9月实物交货量和交货值分别同比增长10.64%和12.91%;实现利润9.55亿元。
2001年轮胎企业整体走出低谷
2001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也是国家实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轮胎行业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坚持抓好调控产品总量,调整产品结构,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全行业终于走出低谷,整体扭亏为盈,为在“十五”期间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列入轮胎分会的51家生产企业统计资料,2001年轮胎企业经济运行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按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轮胎产品有增有减。2001年轮胎产量完成8377万条,与上一年相比减少2.14%,其中子午线轮胎比上一年同期增长2.45%,特别是全钢载重子午胎增长34.6%,而斜交胎产量下降,比上一年同期要减少4.77%。
由于汽车工业产销量高速增长和公路建设加快,轮胎市场销势趋旺,销售收入稳定增长。由于汽车工业产销量高速增长和公路建设加快,轮胎销势趋旺。在综合外胎产量递减的情况下,轮胎销售收入增长9.05%(其中子午线轮胎销售收入增加18.08%,轮胎销售率上升0.71%),说明轮胎市场销售保持稳定增长,同时说明子午线轮胎市场需求趋旺。轮胎销售的稳定增长,使轮胎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也使全行业扭亏为盈,实现利润达到5.54亿元,实现利税28.74亿元,比上一年提高18.48%。
全钢子午胎需求缺口较大
中国轮胎产品市场竞争状况总体表现为:市场总体仍供大于求。斜交胎市场产销基本保持平稳,略有下降,子午线轮胎需求上升;汽车厂配套竞争激烈、竞相压价;低档轮胎市场竞争无序,高档轮胎市场主要还是外资企业制造的轮胎或进口轮胎占主导地位。具体分析如下:
斜交轮胎竞争激烈斜交胎在世界上呈现缩减趋势,在发达国家基本上不再生产或少量生产。因此,斜交胎市场竞争主要是国内同行业的竞争。
近几年来,斜交胎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虽然产业政策上,一直是限制斜交胎的发展,而且近几年斜交胎产量略有下降的趋势,但库存还有4.4亿元之多。其根本原因,一是轮胎中小企业的发展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重复建设造成生产能力过剩。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等公路建设加快,以及汽车工业的发展,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斜交胎受到子午线轮胎替代的冲击。
从目前斜交轮胎市场需求看,国内载重斜交胎的市场还是以大型轮胎企业为主。如三角、成山、青岛黄海、河南轮胎、桦林、上轮、广东珠江等国有企业,还有安徽佳通、杭州中策等企业市场占有率比较高,台湾正新、南京锦湖以高价精品胎定位,虽市场占有率不高,但经济效益较好。另外还有不少中小型轮胎企业参与竞争,尽管其质量不能与大型企业匹敌,但靠地方保护和低成本,造成近几年来载重斜交胎价格逐步下跌,给市场造成一定压力,影响了供求平衡。
子午线轮胎缺口较大在国内轿车、轻卡子午胎市场中,高档、高速度级(H、V、Z等)低系列的“55”、“50”、“45”、“35”等子午胎为外资企业占主导地位。主要是米其林、普利司通和固特异。技术中档的轿车、轻卡子午胎主要竞争有“韩泰”、“锦湖”、“回力”、“佳通”、“黄海”和“三角”等品牌。其水平较为接近,但与米其林、普利司通和固特异相比则处于下风,其他则能在低档价位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全钢子午胎的市场需求缺口较大,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供不应求,故目前还谈不上相互竞争。正因为全钢子午胎需求量上升,故无论是跨国大企业、外资企业、还是国有大企业以及民营联合企业都看好这块市场,正在大力发展全钢子午胎项目。2002年上半年涨幅达51%,这是轮胎发展以来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应值得关注。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橡胶子行业透视(一):轮胎产销两旺效益增长
- 时间: 2003-02-20 08:51:48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中证网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