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任由手中美元资产缩水,还是冒着危及其外向型经济的风险而减持美元资产美元走软令亚洲央行左右为难
美元走软令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央行陷入一个两难境地。目前许多亚洲货币兑美元汇率锁定在一个极窄的区间内。拥有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美元储备的亚洲各国央行是会选择坐视不理、任由手中的资产组合缩水,还是冒着危及其外向型经济的风险而减少其大量持有的美元资产呢?
通过不断增持以美元计价的证券,以亚洲各国央行为首的亚洲投资者历来都在支持美元汇率的过程中扮演着一个关键角色。亚洲投资者购买美元资产的行为帮助亚洲货币同美元保持相同走势,这有利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对美国的出口。目前尚无明显迹象显示央行准备放弃这一政策。但维持这一政策的代价已经开始日渐加大。
美元兑许多主要货币的汇率正逐步走低,兑欧元汇率的下滑趋势尤其明显,但美元兑韩元、泰铢和新台币等货币的汇率并没有呈现大幅走软态势。不仅如此,美元兑亚洲某些国家货币的汇率甚至已经走强。经济学家用来衡量某货币真实价值的技术工具之一就是,计算出该货币同一系列该国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之间的相对汇率。以这一标准来衡量,一些亚洲国家货币币值已经显著走软。由于亚洲国家的大部分外债由美元计值,因此这些国家偿还外债以及支付外债利息的成本也随之增加。
本国货币走软还可能迫使央行不得不提高利率以增强储户信心,而此举会对经济活动产生副作用。一些经济学家还指出,亚洲国家政府用来购买并支持美元汇率的资金更应该用于本国投资以刺激经济,而实际上这部分资金最终是帮助弥补了美国的预算赤字。
经济学家估计,亚洲各国的央行储备中大约有75%的资金被用来购买美元资产了,其中主要是美国国债。这等于把过高的风险系于美元这一单一货币之上,尽管亚洲国家同美国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与此同时,欧元对许多投资者的吸引力似乎有所增加。自2002年年初以来,欧元兑美元汇率已经上涨了22%,分析师预计,欧洲央行预期中的降息举措几乎不会对遏制这一升势起到任何作用。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亚洲各国央行已经开始想方设法实现手中资产组合的多样化。但就在一些央行持续买入欧元的时候,国际贸易以及对美国国债的购买仍使大笔美元资产源源流入亚洲各国,其速度甚至超出了以往。
追踪研究央行流动资产状况的伦敦研究机构CrossBorderCapital称,亚洲各国央行持有的美国国债在过去3个月中有所增加。该机构称,去年6月到12月间,外国央行持有的美国国债增长了11%,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被日本、中国、韩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央行所拥有。
亚洲各国央行削减美元资产的行为会遭遇很大的障碍。摩根大通驻香港的亚洲信贷和评级研究业务主管威廉·贝尔卓称,亚洲各国央行将会继续尽量维持本国货币兑美元汇率的稳定,原因是亚洲和美国之间存在交易──亚洲国家同意购买美国国债以保持美元坚挺,而作为交换,美国同意购买亚洲出口产品和服务。
许多央行情愿维持本币疲软,从而保证该国出口产品在海外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力。毕竟,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这四个被誉为亚洲“四小龙”的国家和地区之所以能够跻身世界经济前列,依靠的是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而且这些国家是通过对美国的大量贸易顺差才实现如今的富强的。巴克莱证券驻新加坡的亚洲评级和信贷研究业务主管戴斯蒙德.萨普尔认为,该地区的各国央行仍将会是本币坚挺的强烈反对者。
但是,一些经济学家称,新的发展格局需要有新政策与之相适应。“鉴于美元基本面严重恶化,亚洲央行应该放手让本币升值。”里昂证券新兴市场驻香港的亚洲策略师克里斯多弗·伍德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这将提高亚洲储蓄额普遍较高的消费者们的购买力……并符合长期的基本面发展趋势,也就是说,全球经济的未来驱动者是亚洲消费者,而不是美国消费者。”然而迄今为止,尚没有哪家央行表现出愿意放任本国货币大幅升值的姿态。
美国制造商协会副总裁迈克尔·拜鲁迪上个月就亚洲各国政府为提高出口产品吸引力而支撑美元汇率坚挺一事向美国参议院预算委员会提供证词时说:“我们应该要求我们的政府也来敦促其他国家政府―――包括我所谈及的那些亚洲国家政府停止对汇率进行干预”,以便能由市场决定汇率水平。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美元走软令亚洲央行左右为难
- 时间: 2003-02-28 08:35:03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华尔街日报网站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