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沪胶库存迭创新高近期合约压力渐重
  • 时间: 2003-03-10 08:32:24    作者: 王洋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点击:
  • 近期,沪胶期市近期合约期价对周边胶市胶价由贴水逆转为升水,且升水幅度不断增加。尽管国际胶市处于产胶淡季,国内胶市也处于停割季节,国内外胶市胶源供应渐趋紧张,但沪胶期市依然吸引源源不断的现货胶源流入,并注册成标准仓单,导致沪胶可交割实物量、标准注册仓单数量逐周递增,并迭创新高。

    纵观2000年以来沪胶库存量、实盘量增减变化情况,则不难发现,库存量、实盘量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趋势。沪胶库存量、实盘量于2000年12月15日分别达到46313吨、28730吨最大值,随即逐渐缩减。其背景是沪胶交易规模逐渐增大,同时各合约期价进入涨势。2002年7月19日沪胶库存量、实盘量分别创下250吨、50吨最小值。其背景是沪胶走势弱于周边胶市,由此而导致沪胶期市沉淀的库存量、实盘量不断流出市场。之后沪胶库存量、实盘量转减为增,2003年2月14日,库存量突破1万吨而达到18742吨,实盘量则增加至4115吨。紧接着2月21日库存量大幅增加11796吨至30538吨,实盘量大幅增加7900吨至12015吨。两周后,3月7日库存量增加至44483吨,实盘量增加至29110吨。由此可见沪胶库存量逼近历史最大值,实盘量则创下历史最大值。其背景是沪胶走势强于周边胶市走势,沪胶期价高于周边胶市胶价,并高于仓单注册成本,由此吸引胶源现货不断流入沪胶期市,并不断注册成标准仓单。

    事实上,沪胶期市库存量、实盘量是影响合约期价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沪胶库存量、实盘量不断增加,显示周边胶市胶源不断流入期市,致使沪胶压力渐趋沉重。由于沪胶以国产胶为交易标的,以进口胶为替代交易标的,因此从表面上看,沪胶库存量、实盘量不断增加,反映国产胶、进口胶在期市局部范围供应渐趋充裕,而本质上则是沪胶期价对国内、国际产区胶市胶价升水幅度过大,导致现货胶源流入沪胶期市。由此期现套利、跨市套利作用,致使沪胶承受实盘打压。沪胶虚实盘之比依然较大,库存量拓展空间较大。目前沪胶库存量为44483吨,而单边总持仓量则约为75000手,即750000吨,沪胶虚实盘之比约为16.9:1。近期RU303、RU304合约单边持仓量分别为3000手(15000吨)、8000手(40000吨),两者之和为11000手(55000吨)。虚实盘对比显示,库存量已占上述两合约单边持仓量的较大比例。虽然RU303合约持仓量由于临近交割而渐趋平稳,但RU304合约持仓量则稳中趋减。由此不难推测,RU305合约也将承受较为沉重的实盘压力。同时,由于RU305合约期价维持对RU304合约期价幅度达200-300元/吨左右的升水,已经显著超过沪胶相隔一个月的持仓成本(150元/吨左右),故RU305合约也将承受买RU304合约、卖RU305合约的跨期套利资金打压。另外,由于RU305期价与RU306合约期价基本平水,而其余远期合约期价呈现近高远低逆基差排列态势,因此虽然RU306合约由于期价较高而承受实盘打压,但远期诸多合约承受实盘打压的可能性将较小。整体而言,近期合约实盘压力较重,远期合约实盘压力较轻。按照天胶国内产量50万吨、进口量100万吨计算,总供应量为150万吨;同时考虑天胶流通量占天胶供应量2/3计算,天胶流通量为100万吨,沪胶库存量占国内天胶流通量的比例约为3.9%。由于该比例依然较小,因此沪胶库存量仍有较大拓展空间。

    综上所述,由于沪胶期价依然维持对周边胶市胶价升水,多方承接实盘的套利资金显著缩减,而空方抛售实盘的套利资金显著增强;多方在谋取虚盘盈利的同时,还将被迫在高位承接较多实盘。沪胶库存量、实盘量仍将继续扩增,并迭创新高,由此对各合约期价走势将构成越来越重的压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