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农垦报》讯记者易家凡 通讯员蔡亲发 2月27日下午6点10分,龙江农场五区三十二队。
只见几辆小汽车快速驶进了队部,暮色中,新到任的省农垦总局局长、党委书记张力夫快步从车上走下来。三十二队是他今天调研的最后一站。干净的文化室内,早已坐满了等候的职工,他们将在这里与张局长拉拉家常。
几天来,张力夫在调研中对职工的收入情况,土地承包到户后党组织的作用能否继续发挥、组织化优势是否会被弱化,职工对农垦改革有哪些想法等问题都十分关心。每到一处,他都要深入到职工中间,去听听他们的心声。三十二队是他调研三天来所下的第三个生产队。
“欢迎张局长百忙中来到我们五区指导工作。”五区总支书记倪潮芳的开场白,拉开了座谈会的序幕。接着,倪潮芳向张力夫一一介绍在座的职工身份。当他介绍到四十二队胶工梁琼芳时,张力夫问道:“你一年的割胶收入有多少?”梁琼芳回答:“1.2万元。”张力夫打趣地说:“你的收入相当于一个副县长的年收入啦!”坐在旁边的倪潮芳插话道:“如果包种香蕉,她的年收入就超过4万了。”张力夫听后又问道:“你又要割胶,又要种香蕉,辛苦不辛苦?”梁琼芳回答说:“当工人不怕辛苦,只要有钱赚就行了。”张力夫听罢笑着说,他也当过农场工人,曾经育过橡胶苗,挖过橡胶穴,管过橡胶,那时的月收入才几十元呢!
看着和蔼可亲的局长,职工们没有了先前的拘束,大家争着发言。坐在梁琼芳旁边的二十队职工李小灵主动介绍道:“我去年割胶年收入1.9万元,再加上香蕉收入,全年共收入3万多元。”
“像她们这样年收入的职工有多少?”张力夫转问五区总支书记倪潮芳。倪潮芳介绍道,该区共有8个生产队,去年职工割胶和种植香蕉等经济作物的年劳均收入1.48万元。此时,龙江农场党委书记郑俊茂指着倪潮芳说,像他这样的五区干部,年收入都在8万元以上。张力夫一边听着一边满意地点着头。此时,职工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现场的气氛更加活跃了。
“收入高了,现在职工们最担心的是什么?”张力夫问道。
“最担心的是土地承包的政策变,我们要求土地的承包期限要放长些。”三十二队队长詹海明回答说。三十二队原是一个谷物队,全队160名职工,1984年开始每家分5亩地种植甘蔗,后来改种香蕉,去年全队职工种植香蕉的总收入达341万多元,劳均1.1万多元。
“没有主业收入,生产队怎样对职工进行管理,基层党组织还能发挥作用吗?”张力夫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詹海明回答说,管理方法有些改变,主要是为承包土地的职工提供良种良苗、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产品的销售和治安等服务。生产队通过服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作为队经济,然后又将这些钱投入到改变职工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上。近年来,他们在这方面的投资达30多万元,使职工的生产基地实现了水、电、路配套,95%的职工家庭安装了程控电话。良好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不但稳定了队职工,而且外面的职工也纷纷要求来这里工作。
张力夫听罢高兴地说道:“看来,土地承包到户后,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并没有被削弱,而是在的形势下发挥了新的作用;队党支部的威信并没有降低,而是通过服务得到了提高,队党支部在职工心目中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6点50分,张力夫走出了队部,暮色中,他挥手向依依不舍的职工告别。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局长基层听民声
- 时间: 2003-03-10 09:04:00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