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自己承包的26亩上好芒果地,南滨农场退休干部方汉平很是自豪,“如果不是做得早,我哪有能力要到这么好的地?”
在南滨农场职工自营经济的队伍中,方汉平称得上是“元老级”人物。几年前,已是科级干部的方汉平悄悄向场外的农民包地搞种植,那时人们都说他傻,不会过舒服日子。几年辛苦下来,老方的年收入近10万元。
为“自营经济”护航
包括老方在内的一些人的富裕,把南滨农场职工中发展自营经济的热情呼唤出来,南滨农场因势利导,将国有果园和低产橡胶园以竞价拍卖的形式,承包给职工发展热带水果和反季节瓜菜,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集体经济、混合型经营、个体经济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经营结构。
农场把职工自营经济做为“小康工程”来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符合自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在土地利用方面,给予一定面积的价格优惠,对职工自费开发荒坡荒地的,制定了“三年内免交承包费”的优惠方针。
在资金方面,对一些困难户采取“以果还贷”“以肥还贷”“分期付款”“免付利息”等方式给予扶持。全场的6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有580多名,月人均收入超过300元;全场的38户贫困户,有30户通过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创年收入万元脱贫。
在科技、服务方面,农场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广的项目给予大力扶持,如对改良品种的种植户采取免收一年承包款的优惠。成立“高效农业部”,设立“绿色通道信息服务中心”,开启“绿色通道”,为职工产品销售解决后顾之忧。
“小康工程”发力
经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南滨农场已出现了三类自营经济产业化的经营主体。在全场的3080户职工中,发展职工独户经营的有3021户,占98%;52个联户经营的集体经济组织,以3―5户通过劳动联合或资金联合组织,种植面积达1200亩,年产值420万元;43家股份合作制经营联合体,由多数户职工投资入股,合作经营,生产事宜由股东民主协商决定,种植面积达1420亩,年经营总额达720万元。
全场职工发展私营经济的热情日益高涨,私营经济的年投入成本为7700万元,是国有经济的5倍多;农场每年私营经济总产值达1亿元以上(仅含种植业),私营经济和国有经济所占比例分别为83.6%和16.4%。农场职工年均纯收入为13000元,纯总收入同比增长17.2%。农场每年为国家提供税收约700多万元,其中私营经济占40%以上。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来自南滨农场的报告:自家的园地好掘金
- 时间: 2003-03-19 09:34:41 作者: 陈超 邓建华 黄世锋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