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四,沪胶全线弱势震荡整理。终盘除远期RU401合约收涨90元外,其余合约收跌80至240元不等,全日总成交量拓展至241664手,持仓量扩增至236666手,创沪胶迄今最大持仓量记录。其中,主力合约RU306收跌135元,至15320元,成交量拓展至120788手,持仓量增加7352手至125300手。
当天,国际国内胶市整体震荡整理。其中,国际产区胶市区域弱势波动,国际销区胶市高位遇阻而深幅回落;国内传统产销区胶市由于利空因素转换成利多因素而先抑后扬,琼胶市场由宽幅震荡演绎成收敛整理。
国际产区胶市呈现气候利多和出口政策分化态势。
国际产区正遭遇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反常的干旱与洪涝并存的灾害性气候。产胶国大部分产区进入旱季度产胶淡季,割胶量显著缩减。与此同时,泰、印尼南部产区还遭遇连续暴雨,致使淡季中的割胶作业严重受阻。而越南也出现严重不利的反常气候,导致割胶量显著缩减。因此,目前胶源现货供应正由紧张逐渐转变为短缺。出于对胶价走势看涨观点和对远期胶源供应的担忧,产胶商销售胶源现货规模逐渐缩小,销售合同以近期为主,以远期为辅。
对于缩减天胶产量4%、缩减天胶出口量10%的"双减"政策,产胶国政府态度由一致转变为分化。其中,泰政府不准备按照巴厘协议规定的以砍伐胶树方式缩减天胶产量。与此同时,面对国际胶价不断上涨,印尼政府明确表示,今年仍将坚持三国制定的减产谅解备忘录,不增加天胶产量和出口量,并将控制天胶产量、出口量作为调控胶价的重要手段。而马来西亚对于是否继续实施减产政策则尚未明确表态,继续减产抑或恢复产能仍是产胶国政府所面临的重要抉择。而产胶国对于是否减产的立场由一致转变为分歧,其实质依然是产胶国的天胶产量规模、出口量规模各不相同,在国际胶市中的份额也各异,致使其出口政策随着胶价的不断上涨而逐渐出现分化态势。由此可能对产区胶市胶价走势构成利空作用。
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使国际原油市场利多出尽而成利空,价格由40美元/桶大幅下挫至不足30美元/桶,合成胶价格随之而联动走弱,并对国际胶市构成利空作用。产区胶市胶价整体呈现高位区域横向波动的走势特征。其中,泰胶市4月装运RSS3胶价在110美分/公斤一线遇阻,并小幅回落。
国际销区胶市全线回落。由于主要用胶国加强在产区胶市的采购规模,致使产区胶源现货供应在减产的基础上渐趋紧张,还导致产销区胶市的集装箱船只运输紧张。尽管如此,TOCOM胶市依然遭遇买产区胶源抛销区胶市的跨市套利行为打压。交易商认为,东京胶重新走弱的原因之一是上海期胶大幅下跌带动所致。由于沪胶量仓交易规模已明显大于东京胶量仓交易规模,因此,沪胶对东京胶的作用渐趋增强。
TOCOM胶市交易规模显示,成交量陷于单边5000至20000手(1手为10吨)区域内增减波动,持仓量则陷于单边6万至7万手区域内增减波动。其背景和实质是战争题材吸引投机资金纷纷转移至黄金、能源等交易品种,致使东京胶交易淡静,交易规模难以显著拓展。
国内传统产销区胶市整体呈现价稳量缩态势。琼滇等主产区气候各异,致使各地开割期提前抑或推迟,由此导致各产区停割期长短各异。整体而言,国产胶胶源现货供应紧张不断加剧。这成为支持产区胶价维持坚挺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沪胶期价高于其仓单注册成本,由此吸引符合交割标准的胶源现货纷纷流入沪胶期市在各地的实物交割仓库,致使沪胶各定点实物交割仓库内的可交割实物量、注册仓单数量逐周递增,且增幅较大,并迭创新高。在沪胶现货压力、注册仓单压力不断加重的同时,现市现货供应渐趋紧张。
综上所述,受制于诸多利多利空因素综合作用,国际国内胶市胶价短线走势反复波动。在此背景下,沪胶短期可能呈现弱势震荡整理走势特征,但由于基本面利多并未被根本逆转,因此沪胶中长期走势仍将维持涨势。
- 【 关闭本页 】
- 点击排行
- 上海期货:沪胶短期弱势整理
- 时间: 2003-03-21 08:20:41 作者: 施海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点击: